但他这次一个人出去玩,昭武帝给他安排的护卫给他就是给他了,听命于他,也不会再向昭武帝报告他的行踪,只要保护他的安全无忧即可。
也是探听到这批护卫是直接给顾丛嘉的,苏丞相才那么果断的联系了章道源,在那一天请秦王殿下面谈。
也就是说,只要顾丛嘉当时不说,其实昭武帝不会知道章道源这件事,毕竟,这是苏丞相的隐藏势力,他这么多年都藏的好好的,自然不可能这么一下子就被昭武帝给查出来。
然而这一切都被顾丛嘉给破坏了。
顾丛嘉没有一点心虚,苏齐贤傲慢的自认为看透了他,那他自然要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苏丞相深深的看了一眼顾丛嘉,进了明心殿。
昭武帝自是知道殿门前发生的事情,但他没管,总归顾丛嘉吃不了亏就行。
苏丞相也没提,提什么?是他给秦王行礼不对还是秦王嘲讽他的事?他是疯了才在宠爱儿子的父亲眼前去提他儿子的不好。
他从衣袖里掏出了奏折,也可以说是证据的东西,目光灼灼,“陛下,臣有本启奏。”
昭武帝看着他,一个眼神,苏禾躬身拿上了奏折递给他。
“……以上,就是臣所奏的内容,请陛下明鉴。”
苏齐贤告退了,看着他走远的背影,头一次,昭武帝的桃花眼像顾丛嘉那样,弯了起来。
顾丛嘉从明心殿外探出脑袋,看着昭武帝弯起的眼眸,这还是他头一次看见昭武帝情绪这么外放的时候呢。
他慢吞吞的走进来,仰着头,拉住昭武帝的手,漆黑的瞳孔里闪烁着好奇,可以和他说吗?为什么这么开心?
顾丛嘉虽然没开口,但他的动作,眼睛,无一不表达着他想知道,他好奇的字眼。
昭武帝笑着抱起他,坐在了自己的腿上,给他讲了刚才发生的事。
顾丛嘉慢慢的瞪大了眼,这就是京畿苏氏吗,好强。
虽然说一直都知道京畿苏氏是世族领头,第一世家,但碍于顾丛嘉自己的身份,他第一次这么深刻的发出感慨,觉得苏氏强。
那么,苏丞相是做了什么呢?
自苏丞相走出皇宫不到一个时辰,陛下旨意下达,京城官员大规模的出事,吏户礼兵刑工,各个部门的都有。
像章道源那种官位的,基本上下狱的多,吏部尚书这种的,圣旨幽禁于府中。
苏丞相认为军需案不仅是户部和兵部的问题,当初选拔官员的吏部任免了胆敢这种贪墨军需的官员,他们铁定有问题。
礼部官员当初科举的时候让这种人获得官身,他们藏着猫腻。
这么多年,刑部竟然没发现军需上能被贪墨的漏洞,他们必定贪墨渎职。
出库的时候军需对着,入库的时候军需就不对,这肯定是路上出的事,要是工部的路好好修,周围没有能够掩藏的障碍物,他们能这么顺利的贪墨军需吗?一定是工部内部有人和他们勾结,所以,路才修成那样!
没错,苏丞相他把整个朝堂都拖下水了!
吏户礼兵刑工,一个都没跑掉。
还是在即将过元旦的前一日,谁不说一句他牛啊。
昭武帝勾起唇,非常不容易的夸了一句:“苏丞相的确是朕的好爱卿。”
这一句夸赞,昭武帝是真心的。
第36章
苏齐贤为了证明军需案不仅是兵部和户部的事,给他的那一份证据里是户部兵部掺和进军需案里的官员同其他礼吏工几部官员交好的证据。
你要说一个户部官员同兵部官员交好可以,说吏部官员和工部官员交好也可以,但万万没有这么多处于不同部门的个人私交甚密,因为如果有,昭武帝绝不会查不到。
大规模的私交甚密,就算只是中层官员,那也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不同部门的中层官员交好,那下一步呢?是不是就引荐各个部门的尚书互相见面?紧接着,是不是就聚势对抗帝王了?
结党营私这罪名从来都不小。
昭武帝没查到,代表着他们现在并无多少走动。
所以,这些人的私交甚密是在先帝时期。
什么事让这些人走的近?
昭武帝翻着苏齐贤呈上来的,一条条绝对实证的证据,思绪百转,一下子就想到了先帝时期的一件大事。
惠平年间的“世贵”事件,世指的是世族子弟,贵指的是科举录取比例,那一年科举取士百分之五十是寒门子弟,但这引起了世族的反弹,以苏丞相为首强烈要求公开考卷,他们不相信寒门子弟能做到如此地步。
考卷是公开了,事实证明,寒门子弟是能做到这个份上的,但,世族不同意,这朝堂本是世族势大,若要一下增加那么多寒门子弟,三五十年后,世族还能保持势大的局势吗?
考卷是有底分的,过了那个分数,便可录取为官,很显然,世族的教育保证了世族子弟肯定是过了那个线的,那就有值得说道的地方了。
世族不想要那么多寒门子弟入朝为官,但这显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人家都光明正大考上了,不可能就说不录取了,这别说先帝不同意,朝中大臣有一个算一个都会反对。
那就换一个办法,世族子弟也是过了底分的,只是不如那些寒门子弟罢了,那么就增设世族子弟录取官位。
由于当年的世族联合,声势烜赫,先帝同意了。
于是传到民间,到昭武帝耳里,就是世贵事件了,说的就是世族子弟显贵,都可以直接增设官员职位。
但其实,哪来那么多官员职位可以增设啊,世族想要占据的官位不是一个,而是科举剩下的那百分之三十,也就是想要把科举取士拉到往常的,世族子弟百分之八十,寒门子弟百分之二十这样的比例。
这么多的官位朝廷哪里匀得出。
不过是换名占据罢了,也就是将原本要给寒门子弟授的官位换了个名字授给了世族子弟。
想到章道源的经历,昭武帝的眼眸深深,招来苏禾,吩咐几句。
没过多久,昭武帝看着手中的消息,和苏齐贤奏折上交好的名单对比,完全对的上。
他眼眸深深,原来那时就已经开始布局了吗?
没错,苏齐贤给出的交好名单上的官员,基本上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寒门子弟,久未被授官,一日得到某世家的提拔庇护,得到授官。
是不是很眼熟,对,代表人物就是章道源,苏氏的隐藏势力,苏丞相的心腹。
昭武帝放下奏折,当真是好计策,又狠又毒,这样的换名保证了世族在朝堂上占据势大的地位,过上几年提拔那些久未授官的寒门子弟,知遇之恩,又将那些优秀人才收入麾下。
毕竟,那可是将世族子弟杀下去的寒门子弟啊。
怪不得他梦里没算计过世族,只能暴力灭绝,此时此刻,昭武帝释然了。
想到这里,昭武帝站起身来,提笔:“一心为国。”
这赐字不到午时便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到了苏府。
昭武帝是真的感谢苏丞相,若不是他给了这份名单,他都不知道要何时才能调查出这些事。
所以,帝王的感谢要人尽皆知。
原本就因为苏丞相前脚出了宫门,后脚大规模的官员出事,太过巧合而猜测苏齐贤做了什么的世族此刻彻底被证实,就是苏齐贤做了什么,才导致他们被幽禁,那些人下狱。
程府,由于和苏府距离比较近,他是第一个看见陛下的赐字的。
吏部尚书看见那四个字,只觉得眼睛疼,他恼恨至极:“那苏匹夫是疯了不成?!”
当年的“世贵”事件可是苏齐贤出的主意,以苏齐贤牵头,他们几大世族有样学样拉拢了一批优秀的寒门子弟。
而且,因为先帝驾崩的突然,当今从边关回来登基的时候有些东西早就被毁了,所以,这批寒门官员就是他们世族隐藏起来的势力,方便帮他们做一些事情。
但现在,苏齐贤居然供出了他们!
世族一体!他怎么敢?!
此任陛下的威望已经显赫至此,他还敢自我削弱世族的势力?!
被认为是疯了的苏丞相看见昭武帝的赐字,脸上的笑容是那么明显,那么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