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面上阮锦已经死了,所以是阿大他们接的旨,当时就把忠贞明义的牌坊挂到了奇货可居的上面。
至于那些千奇百怪的赏赐,则当夜就派人给阮锦送了过来。
阮锦特别高兴,说道:“这些黄金,够我挥霍老长一段时间了。既然渊王给了本钱,那咱也不能浪费了,快快把船上的那批货给我从仓库里搬出来,我要看看他们都给我带回来了哪些好东西。”
有没有他心心念念的辣椒种子?
如果有的话,他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吃火锅了!
吓的九大夫和四儿赶紧拦着,尤其是四儿,一边扶着他一边道:“我的少爷,您就别折腾了,刚出月子啊!累着了可怎么办?”
九大夫也道:“不要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就胡乱折腾,身体还是第一要务的。”
阮锦只觉得他们有些过于大惊小怪了,摆手道:“放心放心,我不会累着自己的,这不是有乳娘带豆沙包吗?我就是点点货,看看有什么好合理利用的。那些货都运过来一个多月了,要是一直在仓库里搁着,我怕是会发霉了。”
四儿答:“我知道,我明白,待会儿我叫几个家丁把小仓库里的东西一样给您搬几个过来,放到您面前让您过目。但您得答应我,豆沙包百天之前,你可不能到处乱跑,也不能搬重物。”
阮锦一个头两个大,生个崽而已,怎么还要在家闭关一百天?
阮锦嘴上答应着,心里已经规划着怎么越狱了。
渊王给自己封了郡伯,这个名头可是很好的招牌,不好好利用这个招牌,四舍五入等于少赚了一个亿。
很快,四儿便带着几名家丁把趸船运回来的东西搬到了他的面前,阮锦的眼睛简直是一亮一亮再一亮。
首先是精美的玉石,东南亚那边玉石是很出名的,后期缅玉非常值钱。
早期玉石还没被开采泛滥,趸船带回来的全是品相和种水都顶顶上成的帝王绿玻璃种。
虽然早期古人更喜欢软玉,也就是和田羊脂白玉,后期明末清初才从缅甸地区大量进口了缅甸料玉石,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翡翠。
阮锦看着那些翡翠道:“找几个好一点的玉雕师,把它们做成手镯和玉佩,翡翠越绿越好,越透种水越好,挑几个最好的给我雕成平安如意扣,我要给豆沙包用。”
一名家丁应了一声,背着那一筐玉石去找玉雕师了。
接下来是一筐椰子,椰子的保存时间比较长,从仓库里搬出来的时候皮都还是绿的。
阮锦的眼睛便是一亮,说道:“椰子!天哪!好东西!快快快,开几个,咱们一人尝一个!”
一名家丁拿了砍刀过来,一刀就要劈下去,却被阮锦制止了:“别别别,别这么弄,你这么弄,椰汁就都洒地上了。这样,我教你一个方法,你把外面的壳砍了,别砍到里面的果肉,剩下的我来操作。”
家丁乐呵呵的用大砍刀把外面的那层硬壳砍去,砍完后便交给了阮锦。
阮锦则用小刀轻轻的削了片刻,又拿了竹子制成的软尺,探进椰壳里把里面的椰肉与椰壳分开,小心翼翼的剥离,就这样一枚完整的椰子蛋便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他把椰子蛋放到瓷碗中,拿了一根麦秸杆插进椰子蛋里,递给一旁的九大夫道:“来,九哥尝尝!也就是我的刀工,才能剥出如此完美的椰子蛋来!这里面是椰汁,好喝的很!”
九大夫垂首喝了一口,满是惊艳道:“清凉甘甜,好喝!”
阮锦乐呵呵的笑:“好喝吧?哈哈,再来,多给我砍几个。”
下一秒却又被四儿给拦了下来,说道:“少爷,您这手腕还是歇歇吧!我都看清楚怎么弄的了,我来,我来就行了!”
结果四儿砍坏了三个椰子,好在可以接到碗里喝椰汁,第四个的时候终于成功砍出了一个椰蛋。
成功的喜悦让四儿忘乎所以,他一脸开心道:“少爷,你看我这刀工怎么样?”
阮锦看着那只仿佛狗啃一般的椰子蛋,上面还有好几个孔在漏水,愁的抹了一把脸,说道:“四儿,我肯定你是个好的管理型人才。可是呢……刀工这方面,还是看三儿的吧!”
三儿来东郡这边待了三天就回去了,蛮锦阁的大师傅尚未出师,她得随时盯着才可以。
四儿气的跺脚,把椰子蛋放到了阮锦跟前,说道:“我还不砍了呢!臭少爷!”
阮锦乐呵呵看着他砍出来的一盆椰汁,点头道:“正好,这么多的椰汁也不能浪费,还有那么多椰果!今天晚上,少爷我给你们做椰子鸡。四儿,你去外面买两只小嫩鸡回来,不要超过半年,越嫩越好。”
四儿一听阮锦折腾新食物心情就好,转身便兴高采烈的去准备食材了。
九大夫则若有所思的吃着椰子,片刻后说道:“这椰子虽然喝着清甜甘爽,却不太适合你喝。你刚生产完,凉的东西还是要少喝的。这个椰果倒是不错,你可以吃一点。”
阮锦:……
家里有个大夫好烦人啊,怎么什么都不让吃!
不过椰子的汁确实性微凉,反倒是椰肉性平味甘,确实可以适当的吃一点。
阮锦趁机喝了一大口,说道:“我少喝一点,少喝一点没关系的。我这个月天天鸡汤煮面,鸡蛋炖糖水,吃得我嘴里都快淡出个鸟来了。哎呀,反正已经出月子了,问题不大,问题不大哈哈哈。”
九大夫无奈,便由着他喝了半个椰汁,后面说什么也不肯让他喝了。
阮锦只得交出椰子,继续清理接下来的物资,后面的家丁背进来的东西有些多,但那包裹看着大,目测却不算重。
直到家丁解开包裹,露出里面软绵绵白哗哗的东西,阮锦的眼睛才亮了起来,说道:“这是棉花啊!”
他们这一趟,该不会干到印度去了吧?
竟然还收来了棉花!
阮锦一脸激动的上前拿起一把棉花,问道:“从哪儿收来的?”
家丁挠着脑袋,憨笑着摇头:“小的也不知道,小的只是个搬运工。”
阮锦明白了,他决定待会儿找尉迟融那个护卫统领问问,棉花可是这次运回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结果下一个家丁进来的时候,又让他意外了一把,那竟是一桶玉米。
再后面的家丁,则是一桶红薯。
除此之外,还有一桶稻米,只是与他们这边的稻米不同,那边的稻米竟是旱稻。
后面就是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了,什么象牙、香料、宝石之类的,阮锦觉得这些东西不如农作物有价值。
如今还是人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这些额外的东西除了贵族不会有人喜欢。
但他做生意又不喜欢只可着贵族,他喜欢从蝇头小处见利,利民的才是根本。
看完这些货,阮锦便把它们挑出了四样,优先发展。
首先是棉花,现在是春天,正是种棉花等各种作物的好季节。
他便吩咐其中一名家丁,让人把棉花里的种子和棉絮分开,并叮嘱他们分的时候小心一些,不要扯坏了棉花的纤维。
然后是玉米,他又吩咐另外一名家丁,留一袋玉米种子,剩下的全都种到地里,并把种植方法交给了他们。
还有红薯,按道理说,红薯应该是用秧子扦插,但他们收来的红薯没有秧子,只能用块根来种了,这种的产量可能不如扦插高一些,但也不失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
旱稻也是一样,选了一块合适的田,也让佃农们种了下去。
吩咐完后,阮锦的精力便有些不济,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九大夫埋怨道:“早说了让你好好休息,你非是不听,看看,现在成什么样了?”
阮锦打了个哈欠,说道:“我就是困了,小事一桩。”
九大夫想了想,还是说道:“其实……我有一件事想告诉你,之前你一直没出月子,我怕你忧心。现在看你状态还不错,感觉也不能一直瞒着你了。”
阮锦来精神了,坐起身来问道:“嗯?什么事儿啊?这么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