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65)

2025-09-27 评论

  廖德海感念他的孝心,承诺道:“你放心,我年年都跑关外,到时定会给你带来。”

  霍凌要拿银钱谢他,廖德海直摆手。

  “都说了,我这是结善因,谈钱就俗了。”

  要请他吃饭,也推说不去。

  “我这馅饼刚下肚,还顶着呢,不过滋味确实不错,等我返程时,过来多买些,到时天冷了,也够吃个两三日不坏。”

  颜祺立刻道:“大哥返程的路菜包在我身上,我没别的本事,做些干粮还是拿得出手的。”

  不得不说,这一条着实打动了廖德海,人在行路途中,最愁的就是吃喝二字,许多开在官道旁的茶水铺皆是漫天要价的,一个糙馒头都敢要五文钱,粗茶里飘的都是碎茶梗子,淡的没有什么茶叶味了,灌一壶张口就是三文,无非是赌你不吃就得继续饿着肚子赶百里路。

  霍凌也帮颜祺道:“廖大哥高义,却又不收报酬,教人如何心安,总需容我们尽尽心意。”

  至此廖德海总算点了头。

  “那我就不客气了。”

  不成想今日里因缘际会,去了一桩大心事,此外灵芝和天麻卖的钱暂不论,馅饼也是有实打实二钱银的。

  颜祺弯着眸子,坐在摊子后和霍凌摆着手指算账,小声嘀咕。

  “一个馅饼卖五文,咱们能赚一文钱,入了冬若是天天来摆摊,一天能卖四五十个,一个月下来纯利也有一两多。”

  他畅想道:“不算纯利,只算进账的铜子,可就更多了,到时说不定能用卖馅饼的钱买牲口。”

  一头壮牛现今能卖二十几两,要是买小牛犊慢慢养起,十五六两就够。

  只是关外冬日太长,小牛犊过冬容易生病,要是养死了十几两可就打水漂了,故而大多数第一次买牲口的人还是宁可多掏点钱买壮牛,带回家就能拉车耕田。

  霍凌却想赶在秋收后入冬前就把牲口买了,“秋收后耕牛的价钱能略降些,毕竟冬日靠干草喂牲口多麻烦,那些个牲口行也不傻,只想尽可能多的出手,省下干草喂牛犊。”

  而秋收前,便是最近这一个月,耕牛的价钱无疑是最高的,只要不是急着用的,没人会赶在这时候买牛。

  “等到明年,又要避开春耕秋收才有好价,反倒不划算。”

  他同颜祺道:“而且咱们买了牛,不只是耕地,而是时常能用上的,到时咱们就能赶牛拉车来卖馅饼,”

  颜祺被霍凌说服,需知家里不是没有存银,既是有,那肯定要趁便宜的时候买。

  “这么说的话,卖馅饼的钱还是攒着,我把两份钱分开放,以后买做馅饼用的面和木炭,或是去村里别家收韭菜和鸡蛋,就都从这里面出。”

  这样也好算账,不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赚钱,到了年根上全是糊涂账。

  山货是没本钱的,馅饼却有,要是不算清楚,到时明明赔钱了还傻呵呵地干着,那就真的闹笑话。

  ——

  馅饼开张告捷,但这门生意目前还只是“添头”,因此只卖了一日,第二日霍凌和颜祺就没再去了,而是留在家里帮着收麦。

  秋收是头等大事,有时晚上一两日,一场雨浇下来一年都白干。

  关外麦子到了成熟季,苞米和高粱还需再等一个月,今年叶素萍不能下地,留在家里做饭,下地的只有霍家兄弟俩和颜祺。

  幸而颜祺也是做农活的熟手,抄起镰刀割麦子,熟练得很。

  五亩地里只有两亩是麦子,三个人里两个青壮汉子,只需一天就收完了,午间叶素萍来送饭,做的是炸酱面,几人加在一起吃了足足一桶的面条。

  吃完后犯了困,拿草帽盖脸,在树荫下打个盹。

  以往颜祺对秋收的记忆都是又晒又热,白龙山下却不同,入秋以后风已没了热度,哪怕是正午时分,在阴凉地里躺着只觉凉爽。

  扎成捆的麦子由霍凌和霍峰轮流用车推去碾场脱粒,再将麦粒运回家,在房前屋后摊晒。

  麦粒金黄,捧起来有些扎手,可没有一个庄稼人看见收成后不高兴。

  只是想到家里即将再次添丁,这五亩地愈发显得不够用。

  兄弟俩合计一番,都觉这事不能再拖。

  霍凌道:“不如先给老周叔打个招呼,让他帮着留意,看看村里谁家想卖地,到时提前知会咱们。”

  村里各家的田地都在村长手里的册子上有所登记,想要买卖必要经过村长的手,所以要买地,就得第一个告诉村长周成祖。

  两家相熟,这事倒是不难,霍凌连打算送给周成祖的天麻都一早准备好了。

  因村长媳妇陈氏有个头晕的毛病,常年吃着天麻,都是霍凌年年秋日里去送的。

  毕竟他和霍峰两兄弟没了爹娘的那几年,周家没少帮着照应。

  霍峰本还迟疑着,因银钱不太凑手,霍凌得知后道:“便是现在不凑手,过个秋天也够了,说不准今年咱们兄弟俩走大运,能见着棒槌。”

  又道:“真有合适田地,错过了下次不知要等几年,便是我先替你垫上,也是定要买下的。”

  霍峰明了这个道理,下山村本就不大,开垦出的良田都是有固定数目的,除非你想硬着头皮去垦荒,不然只能等。

  他默然半晌道:“就算是买也是秋后了,总没有人秋收时卖地,按你说的,今年秋天我跟着你进山卖卖力,看能不能挣出两亩地的银钱。”

  霍凌知道大哥轻易不会要自己的钱,便也没多提,反正真到那份上,他总有办法让大哥答应。

  “今年大嫂不上山,那就是你我和小祺三人。”

  按着挖棒槌去单回双的规矩,人是不多不少的。

  当然,有棒槌是意外之喜,就算是没有,光打松子也能打个上百斤。

  从秋收里回过劲,趁收秋税的还没上门,霍峰开始收拾行李,打算跟着小弟夫夫两个进白龙山。

  只是进山前一日,林长岁和肖明明两人提着东西登门了。

 

 

第50章 齐进山

  颜祺在山下的日子不多, 但只要是下了山,总要和肖明明见一面说说话的,有时是他去林家, 有时是肖明明过来, 但林长岁很少一起。

  今朝见两人一起来, 手里还提着东西,就知不是寻常串门子。

  因这是霍凌和颜祺的客, 霍峰和叶素萍打过招呼就牵着霍英进屋了,待把两人招待上炕,摆上茶水和洗好的山茄果,就见林长岁搓着手, 局促地说明来意。

  只是他越是紧张,说话就越是磕绊, 肖明明纵是个腼腆性子,不算多能言善道, 这会儿也不得不替他周全, 时而插几句话。

  于是听了半晌,霍凌总算明白意思。

  他给林长岁添些茶水,放下茶壶道:“这么说, 今年秋天你想跟着我进山赶山?”

  林长岁点了点头,惭愧道:“知,知道赶山……山人有自己的, 规矩,轻……轻易不, 不能带人进去。”

  但他上有老母,身子骨不说多硬朗,现今又娶了亲, 没有旁的能靠得住的亲戚帮衬,不趁现在多赚些家底,以后和肖明明生了孩子,日子必定更难。

  要说这白龙山附近来钱最快的路子,定是赶山无疑,只是他没学过赶山的本事,要想进深山,便要拜个“把头”,请人带自己进去,卖山货的银钱也要同把头分。

  当然把头也不是什么人都要,不然带进去后还不够拖后腿的。

  他也知晓,霍凌这人独来独往惯了,过去曾有人请他当“把头”,也教他全给推拒,这回自己厚着脸皮来求人,全靠夫郎与颜祺的几分交情。

  颜祺在旁没有插嘴,这事不是他能做主的,就如霍凌之前所说,带人进山不是开玩笑,需慎之又慎。

  若是几个赶山客结伴进山挖参也就算了,林长岁虽说有力气有胆识,也曾跟着去山腰小院送过东西,到底没真的在深山中行走过。

  深山与山脚下,全然是两个世界。

  而霍凌也在细想这桩事的成与不成。

  两家将来定是常来常往的,交情定不是只这一辈人,下一辈的孩子也会继续,帮衬林家一把未尝不可。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菇菇弗斯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美食文 甜宠文 赶山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