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81)

2025-09-27 评论

  “所以舍得买牲口了么?”

  霍凌问罢,颜祺本来都要半躺下去了,闻言一下子直起腰。

  “是了,还要买牛。”

  一头壮牛要二十几两,家里的存银要一下子去一半了。

  “不太舍得。”

  他实话实说。

  这话以前他不会讲,因为他觉得家里的钱是霍凌赚的,自己没资格指手画脚。

  但现在相处日久,他们已是货真价实的一家人,霍凌和他商量,他也会嘀咕些自己的心思出来,不过道理他都是懂的。

  “不舍得也要买,家里不能没有牛。”

  他挪了挪位置,到另一侧挨着霍凌坐。

  霍凌点点头,把小夫郎往怀里搓了搓。

  “一头壮牛养得好,能活二十几年,又能耕地,又能拉车,贵也是值的。”

  “以前我老家都没有牛呢,农忙时就租公家的牛来用。”

  无论在什么地方,能买得起耕牛的人家都是少见的。

  “等着跟大哥大嫂说一声,牛带不上山,咱们不在的时候,还要拜托他们帮着照顾。”

  而霍峰和叶素萍得了消息,却坚持出一份钱,合伙买牛。

  “平日我们少不得也有用牛的地方,你们一个月到头才在山下几日,不能全让你们掏钱。”

  “咱们家现在田地少,说实话,不是非得用耕牛,我和小祺想买牛,主要是为了拉车进城赶集,哪怕一个月只用一两回,也是非买不可的。家里多了个大牲口,打扫牛棚,割草喂食都不是轻省事,这些我们俩属实帮不上忙,大哥大嫂你们帮忙照顾,需要用时赶去用,这是理所应当的。”

  他让霍峰夫妻俩收回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银钱。

  “大哥大嫂,这件事上咱们别算那么清了,就当我们出钱,你们出力,不然总有一边过意不去。”

  霍峰和叶素萍对视一眼,后者抿了下唇道:“行,你们不在家的日子,我和你大哥保准把牛养得壮壮的。”

  霍峰跟着道:“马上入冬了,还得多割些草料囤着。”

  “这不就是了,割草喂牲口是最累的,何况你们还得多养一头猪,所以这个钱你们不能掏。”

  一想到大嫂还怀了身子,霍凌甚至担心他们忙不过来。

  好在今年冬日要做馅饼生意,他不会再常居山中,和颜祺还是能搭把手的。

  想到这里,他问一嘴猪崽子什么时候抱回来,霍峰道:“再过半个月就差不多了,满月断奶就能抱回来。”

  霍英比划道:“我们去老桩叔家看过猪崽子啦,胖胖的,就这么长。”

  霍峰他们挑了头公猪,刘老桩家劁好后送来。

  “第一次养两头,不知道能不能照顾得过来,等养顺手了,再养头母猪去配种。”

  “也好。”

  不过这样,后院的牲口圈就不够用了。

  趁再次上山前,兄弟俩砍树劈木头,将后院的猪圈扩大,又搭起一处新牛棚。

 

 

第63章 小鱼汤(小修)

  关外冬日难捱, 鸡鸭鹅之类的家禽可以赶到烟囱屋里沾一下烧炕的热气,牛和猪之类的大牲口就没办法,只能养在院子里, 所以搭棚垒圈要费不少心思。

  为着保暖, 盖出来的小屋不比人住的房子差多少。

  霍峰和霍凌忙了两日, 新牛棚初见雏形,只差个遮风挡雨的草屋顶。

  另还剩了一些木头, 霍凌蹲在地上挑挑拣拣,凑出一堆道:“不如再用剩下的搭两个狗窝出来,红果儿算着日子也该生了,到时狗崽断奶了抱回来, 天也该凉了,又是奶狗子, 不好睡在院子里。”

  而且狗子到家后,让它懂得进窝也是训练的一环。

  后面长大了怎样是另说, 有些规矩从小就要立起来, 好教它知道谁才是正经主人,今后就会明白该听谁的命令。

  红果儿是六月里怀上的,算着日子是八月生, 可不是快要到了。

  那边当初说有了消息,就打发人到下山村知会霍家,现今还没等到, 但估计就是这两三天。

  搭狗窝本来不急,原想等下个月再说, 现在既正好有木料,也就是顺手的事,于是说干就干, 拖到后面反而不一定有时间了。

  霍英听说他爹和小叔要给将进家门的狗子做窝,顿时挪不动步,在旁边说是帮忙,其实就是添乱,但兄弟俩也没赶她。

  霍峰一边忙活,一边同霍凌道:“咱俩小时候也给老黑搭过窝,你记不记得?”

  老黑是以前霍老栓养的猎狗,早就老死了,就埋在离山上小院不远的一棵树下。

  老黑当初常年在山里,没留下后代,现在轮到他俩给大个儿的孩子搭窝,心绪又截然不同了。

  颜祺同样在旁边站着看了一会儿,随后提了个菜篮子去院子里摘菜做饭。

  关外夏秋两季当中,最不缺的吃食就是豆角,长而细的又叫豇豆,短而扁的俗称油豆,油豆耐炖,加土豆焖一锅就是个好菜,要是再炖点大骨头,那就堪比过年了。

  油豆又分好几种,家家撒的种子常有不同,霍家种出来的是绿里带紫的。

  几样菜蔬放满一篮,妯娌两个坐在灶屋前择菜。

  叶素萍提醒颜祺,再上山时该把院子里的瓜菜都收了,该过水的过水,该晒干的晒干,预备着囤冬菜。

  “多不过一个月就要下雪了,你可别当我在这开玩笑,关外要是冷下来,就是一夜之间的事,今天穿布衣,明天套棉袄。”

  颜祺点头道:“我记得了,等地里的菜都收了,我和霍凌还打算再种一茬白菜和萝卜。”

  “是还能种一茬,还有大葱和芥菜,都是初冬里冻不死的。等能收了,一股脑放进菜窖里,吃的时候把外面老叶子剥了,里面还是新鲜的。”

  芥菜叶子虽也能吃,但一般都是取下面的菜疙瘩腌咸菜,雪季没有新鲜菜吃,可不就得靠这些东西下饭。

  后院敲敲打打好一阵,狗屋做到一半,先喊两个汉子过来吃了饭,吃完回去继续干。

  赶在天黑前,终于把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狗屋做好。

  “屋子好大,我都能钻进去。”

  霍英把脑袋探进去看,一股新鲜的木头味,大个儿和黄芽儿也围着闻。

  霍凌不担心他俩撒尿圈地盘,他训的狗,这点规矩总是有的。

  等霍英退出来后,它俩才分别各占一个,在里面趴下。

  家里本就有两个现成的狗窝,一个是以前家里的老黑留下的,当初用的是好木头,修修补补,一直没扔,一个是大个儿进家后霍凌新做的,只是狗都不常进去。

  天热的时候睡院子里,天冷了就进屋,但是偶尔也有需要它们在院子里守夜的时候,或是赶上下雨,人不在家,赶不及回来开屋门,它们自会进去躲雨,故而哪怕不常用,没有也是不行的。

  “小叔,小狗什么时候能接回来?”

  霍凌拿着扫帚把地上的木屑扫成一堆,想了想道:“我跟你爹说一声,再等两日,要是还没有消息,就去一趟董家村。”

  因要准备去接猪崽,说不定还有狗崽,几件事挤在一起,霍峰不打算跟着霍凌上山。

  “等地里粮食收完,我再随你去捉一茬林蛙,今年就差不多了。”

  林蛙秋后到冬初自高山下来至山溪越冬,想捉它们,要么半路设网,要么水中设陷阱,霍凌一般用后者。

  而林家那边,换做肖明明留下,和林母一起照顾田地,独林长岁进山。

  再过半月地里的谷子就该收了,这个关口上可不能出差池。

  ——

  “汪呜——汪呜——”

  大个儿站在山坡上嚎,它一开嗓,黄芽儿也加入,两只狗的嚎叫此起彼伏,远远听着仿佛狼来了。

  “这是干什么呢?示威?”

  颜祺一边往篓子里丢松果,一边困惑道。

  “估计是,可能听见了远处有什么动静,咱们没听见罢了。”

  霍凌见颜祺肩头落了两枚松针,他抬手弹掉。

  林长岁从几步开外走来,用衣襟兜了好些松果,一股脑倒进背篓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菇菇弗斯 布衣生活 种田文 美食文 甜宠文 赶山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