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扫过四周,见没人注意他两,赵景清撒开手,别开脸小声嘀咕,“你别这么叫。”
“成成成。”袁牧连连答应,看着景清羞恼地别扭模样,心里痒酥酥的,起早贪黑做豆腐卖,景清沾床就睡,小一个月了,才同房两次。
正是龙精虎猛的时候,不想还好,一想袁牧便惦记上了。
豆腐卖完,收拾好豆腐框,取寄存的驴车回村。
路上,赵景清盘膝坐在板车上,琢磨着后天该怎么安排,才能摊子上的生意和送去周府的豆腐,两者兼顾。
为保证豆腐的品质,他肯定要亲自点浆,那就守不了摊子,袁牧驾驴车送豆腐,也守不了,他想让娘帮忙守。周家二十框,摊位上十几二十框,家里几个人肯定做不过来,可以请大伯家堂兄帮忙。豆腐框也不够,该打二十个。
袁牧驾车,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寻常回去路上,景清都会将当天赚了多少粗略算一遍,开心地同他说,今儿似乎太安静了。
袁牧扭头看,只瞧见车板上沉思的身影。
“景清,在想啥呢?”袁牧开口。
赵景清回神,将自己所想告知袁牧,絮絮叨叨、一应一答的声音与驴车哒哒声交织,蔓延至乐明村,直至袁家。
家中,林翠娥早已准备好午饭。
饭后收拾完,袁牧拦住要出去溜达的袁老二,赵景清拉住林翠娥,一家齐聚在堂屋。
袁牧道:“娘,我和景清想请你帮个忙。”
他说得正式,林翠娥给唬得一愣一愣的,和袁老二对视一眼,小心翼翼问:“咋了?”
赵景清接过话头,将镇上周家后天定二十框豆腐的好消息告诉她,紧接着道:“我和袁牧忙活不过来,想请你帮忙守豆腐摊。”
闻言,林翠娥松了口气,她还以为生意出问题了,林翠娥笑着道:“成,我当啥事儿呢。”
“娘,那明儿你和我们去守摊子,先熟悉一下。”赵景清道。
袁星道:“景清哥,我也能帮你守摊子,让我也去吧。”
林翠娥瞅他,“我看你就是想去镇上玩。”
“才不是!”袁星反驳,虽然也有想去镇上的原因,“我是真想帮忙。”
赵景清:“娘,让星儿去吧,还能帮忙包豆腐呢。”
袁星立即道:“就是就是。”
林翠娥无奈,“成。”
袁老二坐着,叫他来干啥,也没他的事儿啊,他目光扫过小夫夫两,轻咳一声,就没其他事了?
袁牧道:“爹,待会儿你去趟大伯家吧,请大堂哥二堂哥来帮咱们做豆腐。”
袁老二点头,“成。”
赵景清扭头看袁牧,路上不是商量说,他和爹去大伯家吗?
袁老二起身走出堂屋,袁牧便催着景清舀豆子泡,干活比赵景清还积极,赵景清不时瞟向他,咋了这是。
豆子泡好,袁牧便推着景清进屋,“睡觉。”
赵景清没做他想,解开衣裳盘扣,刚躺上床,就见不知何时出去的袁牧提了壶热水进屋。
赵景清一愣,脸上红云翻滚,热气汹涌,艰难吐出几个字,“……袁牧,还是白天。”
袁牧锁门关窗,坐到床边时也有些脸热,但还是道:“你、你晚上多睡会儿。”
“……袁牧!”
……
转天,豆腐摊后从两个人变成四个人。
赵景清从卸豆腐框开始同林翠娥说,哪些需要注意,划豆腐怎么划均匀,怎么撬豆腐起来包不容易坏……一点点的同林翠娥说清楚。
林翠娥一一记下,袁星亦在认真听。
卖豆腐的客人来了,赵景清和袁牧从旁搭手,多让林翠娥上手。
有老主顾好奇问:“赵夫郞,这两位是?”
“我娘和弟弟,后边三天有事儿,让他们来帮忙卖豆腐。”赵景清回答,娘叫得顺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他娘家人。
忙活一上午,快到散市,二十二框豆腐卖完。
林翠娥暗暗感慨,卖豆腐可不比推磨容易,笑脸迎人,手脚得麻利,最重要的是算术得快,不能将钱收错了。
“娘,你坐着歇会儿,我和袁牧收拾。”赵景清转身和袁牧忙活。
斜对面摊位,吴婶终于抓着机会,笑着凑上前来,“景清,给你说件事儿。”
赵景清抬头问:“啥事儿?”
吴婶道:“那王大川被人打了!几天下不来床,是里边林飞他们打的,还报官来着,昨儿有公所的人来抓人。你们收摊早没瞧见,真可惜。”
赵景清稀奇,“怪不得没见他卖豆腐。”
袁牧看过来,眼中带着笑,赵景清忍着笑,哪有幸灾乐祸恁明显的。
又寒暄两句,告别吴婶,去寄存驴车的地方放好东西。
赵景清和袁牧去买豆腐框,家里拢共二十二个,明儿不够用,还得再买。袁星许久没来镇上,缠着林翠娥要逛一圈。
四人分头行动。
昨儿午歇后,袁牧跑了趟林老匠那要打豆腐框,林老匠只答应打十个,时间太紧,再多的赶不出来,他们只得来买。
豆腐框四十文一个,要买十个,赵景清费了好一番口舌,才说服老板每个便宜一文铜板。
打的和买的加起来拢共花费七钱又四十文。
买完回到寄存驴车的地方,林翠娥和袁星已经等着了。
袁星手里拿了三串糖葫芦,他自个吃着一串,林翠娥手里拿着五串,有她和袁老二的,还有袁月一家三口的。
见赵景清回来,袁星忙道:“景清哥,吃糖葫芦!”
赵景清放下豆腐框,接过星儿递来的,“谢谢星儿。”
袁星笑了笑,又给袁牧递,“二哥,你也吃。”
袁牧接过,让景清帮忙拿着,扯着缰绳拉驴车往外走。
赵景清先尝一颗,酸酸甜甜,倒是好吃,双目都明亮几分。
袁牧瞥见,“给我吃一颗。”
赵景清将糖葫芦递过去,袁牧就着他的手咬下一颗,“好吃。”
驴车摇摇晃晃回到村里,驶入袁家,袁老二已经做好饭。
他做的说不上好吃,只能说堪堪入口。
填饱肚子,赵景清便忙活开来,明儿要做的豆腐多,得泡六十四斤豆子,单拣豆子就花费不少时间。
袁牧昨儿讨了好处,现在干啥都积极,不用景清开口,一味地闷头干活。
林翠娥还奇怪嘀咕,“袁牧今儿咋恁能干?”
平常袁牧也做事,但抢着做事还是挺少见。
赵景清:“……”
不提还好,一提赵景清立即警觉起来,今儿午歇可不能让袁牧再胡闹。
一如他所愿,袁牧今儿很安分。
午歇后,赵景清、林翠娥、袁星忙着缝垫豆腐框的布帕子,袁牧劈了好些柴。
袁老二则去地里忙活,天气渐渐转暖,地里的活要操持起来,索性不到农忙的时候,做豆腐的事儿他还能帮上忙。
次日清早未到丑时,袁家便燃起了烛火。袁大伯家的两位堂兄,打着灯笼前来。
院里两个石磨齐齐开动,堂兄推磨生疏,却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很快便上手,堪堪赶着时辰出了六锅豆腐。
豆腐框搬上板车,赵景清给林翠娥腰上绑好钱袋子,目送袁牧驾驴车远去。
这还是他第一次没自己去卖豆腐,心里惦记着,但上午还要做两锅,可闲不下来。
摸黑起来忙活到现在,早饭还没吃,赵景清先进厨房煮了粥,又一人煮了个蛋,就这咸菜和霉豆腐吃了个简单的早饭。
饭后,又忙活开来。
赶在袁牧送货回来之际,做出两锅豆腐。
袁牧喝了几口水,又赶着驴车离开。
赵景清估摸着时间,现在巳时过半,肯定能赶在午时前送到周府,赵景清松了口气。
要留两位堂兄吃午饭,赵景清进厨房做饭,自嫁进袁家来,都是林翠娥掌勺,他多是打下手,好些日子没做饭了,也不知厨艺退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