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玹驾崩之后,宣凤岐真的想咽下老谷主送给他的那颗毒药。可是他不想看到大周江山满目疮痍,不想看到百姓们因为战乱而饿殍遍野,流离失所。若他真的能在这种局势下力挽狂澜,或许他下地狱后还能少受些业火的折磨。
于是在这一刻他下定决心,在他所剩不多的生命中,他要救大周的百姓,哪怕粉身碎骨,哪怕受万人唾骂,哪怕万劫不复。
……
在谢瑆等待的这一个月里,宣凤岐找到了流落到安武侯田庄的谢云程。当宣凤岐打开那寥寥数笔记述着谢云程身世的卷宗时心里忽然产生了无数悲悯之情……这个孩子出生不过百日便遭遇了父母双亡,流落民间的苦楚。
谢玹死时已是初冬,后面办完丧礼大周全国境内都纷纷下起了大雪。这场大雪带走了西北境内无数百姓的生命,宣凤岐时不时会想起自己以前所杀过的人,每每他被梦魇惊醒的时候他都恍惚间看到了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无数灵魂叫嚣着让他下地狱恕罪。
可是对宣凤岐来说,下地狱是让他能够解脱的一件事,他本可以一走了之不必在人间承受那么的痛苦的。但他还有必须要做的事,谢瑆就是个疯子,疯子做事只在乎能不能顺自己的心意,既然谢瑆说要毁掉大周是江山,那他就一定会办到。毕竟宣凤岐弑君也有谢瑆出的一份力。
宣凤岐杀谢玹是因为他跟自己有着血海深仇,可是大周的百姓何辜,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谢瑆的阴谋得逞。
宣凤岐的精神一日比一日差,眼神也逐渐黯淡无光。他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可是在他下地狱前他必须要拉着谢瑆这个疯子一起下去,以前他没有能力守护不了自己最爱的家人,而这次他有了权力,他想试着去保护这一片江山。
在这种状况下他找到了那个孩子。
那么冷的天那个都还没有桌子高的小孩子还要去冰面抓鱼,如果他晚来一步的话,他不敢想象他能不能见到这个孩子。
他在看着躺在床上脸色冻得青紫的小孩子时总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他以前也有过很美好的从前,或者他在这个世间也不算个苦命人。而那个孩子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问他:“你是来接我去天上的吗?”
在民间百姓通常认为人死了后会去地府,可是这个孩子醒来的第一眼却问他是不是要带自己去天上。宣凤岐一直暗淡无光的眼中被这一丝童真所打动,他问那个孩子为什么。
那个孩子跟他说,“像你这样的仙子,我只在画里看到过。”
或许他从这个孩子身上找到了一丝自己从前的影子,许久没有笑过的他竟然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意。可是之后这个孩子却恳求他不要带自己去天上,宣凤岐问他为什么。
那个孩子说他想变成厉鬼报复那些伤他欺辱过他的人。
宣凤岐听到他的话后忽然想起来在那天扬州的大火中,也有个十岁的孩子这样想过。他要变成复仇的厉鬼去报复那些杀害他全家的人。
可是变成厉鬼报仇的代价可不小啊。他不想让这个孩子最后变成他这副样子。
人间其实很好,他看不了风景,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可以都由这个孩子去完成。他一定不会再让这个孩子成为现在的自己,所以那天他在风雪中缓缓弯下腰来告诉他,“记住,以后任何人问你来,你就说你叫谢云程。”
这便是他第一次见到谢云程的场景。
他以最快的速度颁布诏书扶持谢云程登上了帝位,而得知这个消息的谢瑆像从刚从地狱爬出来的恶鬼怒气冲天的命令他协助宣凤岐弑君的军队将玄都城围起来。
宣凤岐何尝不知道自己只要走出这一步就一定会与谢瑆为敌,所以在谢玹死后的第三日他便将谢瑆派来的人全部收入自己麾下,那些抗旨不遵的人最后只有死路一条。
宣凤岐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谢玹杀人立威的法子还是挺好用的。那些人看到前车之鉴后便会乖乖听话,若是再遇到不听话的他便再派人去杀,最后当所有人都畏惧他手中权力,他便在玄都站稳了脚跟。
谢瑆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派来协助宣凤岐的将士会被宣凤岐反过来去剿灭他。
宣凤岐在扶持谢云程登基后便马不停蹄地处理谢瑆所挑起来的大周边境周围的冲.突,可是最后因为兵力分散大周的将士还是死伤无数。
宣凤岐时常恍惚,他总觉得谢瑆像个阴魂不散的恶鬼缠着他。他知道谢瑆一定在暗处观察着他,所以他故意卖了个破绽给谢瑆,而谢瑆则利用这个机会顺利抓住了他。
时隔几个月,他又一次落到了谢瑆的手心里。而谢瑆这次带他去的地方正好就是衡城与北召国边境的一个小村庄。
第167章
宣凤岐故意装作一副精神恍惚的样子顺从的任由他摆布, 而事实上怕掌控不了他的谢瑆也确实对他下药了。
虽然表面上与呼延海见面的是他,但在这背后操纵着一切的却是谢瑆。可是这么多年来宣凤岐的身子早就被那些毒药浸染透了,他猜谢瑆一定还会用这种手段继续对付他, 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他在恍惚间听到了谢瑆串通了他留在大周内部的官员来协助北召国进犯大周。宣凤岐得知他们要以衡城作为进攻大周的突破口,等到他们攻下衡城后于是便以衡城为据点分三路攻陷大周的各个要塞,如果宣凤岐没有兵行险招故意被谢瑆控制的话,那么没有任何防备的大周说不定会真的被北召国以及北疆联合起来的部落打下来。
宣凤岐在那个时候就想召集边关大军回衡城死守,可是他刚扶谢云程上位, 边关大将耿志山的立场尚不明确。若是耿志山拒绝回关,他也不能拿那些人怎么办, 不过幸好他的手中还有半块兵符, 可以调动衡城边关周围的人。
他佯装与呼延海密谈完后就发信息让守在衡城外的人接应他。
他既然知道了谢瑆的打算加那么他绝对不能留谢瑆活着回去。当那些两千精兵围堵谢瑆之时,谢瑆却像早就看透了宣凤岐的计划似的凝望着他,对他说,“凤岐,你还是太心软了, 这场局你早就输了。”
他只是不想看到更多无辜之人死去,难道这就是心软吗?他做不到完全变成谢瑆那样的恶鬼,像他这种人早就不该存活在世间了……
可是他不能就这样死了,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这场棋局他就不会输。
……
宣凤岐回到大周后就召集除了京城以外所有的兵力远赴衡城, 他下了死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衡城。但世间之事总是这般反复无常, 衡城最终还是失守了,那些活着的将领用自己的鲜血在百姓面前铸成了高墙, 即使这样那被战乱波及的百姓仍然死在了敌国的兵刃之下。
战争是无比残酷的。在剩余将士的拼命死守下,大周的根基还是守住了。
但是死的人更多了。因为支持此战宣凤岐在民间的风评也变得极其恶劣。以前就算有人再不满宣凤岐升迁之路如此平顺,他们也不敢宣之于口, 因为在朝为官者只要敢说一句宣凤岐的不说,谢玹便会用最残忍的方式让他消失。
可是如今谢玹不在了,新帝又尚且年幼,这大周朝廷已经成为了宣凤岐的一言堂了,众人在宫中虽然敢怒不敢言,但是宣凤岐却堵不住民间的悠悠众口。
宣凤岐心里很清楚外面是怎么样评价他的。
或许他要的就是这样。
大周与北召国一战后元气大伤,彼时国内天灾人祸不断。宣凤岐在那一年里宵衣旰食待在勤政殿处理政务,既然别人都把他说成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臣的奸佞了,他又怎么能不把这件事给坐实呢?
他每天都很忙。
忙着杀人,忙着改革律法。他知道对他十分有敌意的温郁是个可用之人,所以他早早就安排温郁担任户部一职。虽然他不知道他扶持的那个孩子出于什么原因故意显得很笨拙,但他知道谢云程最后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的。
因为这是一开始就规定好的故事。
他这一年只见了那个孩子三次,第一次是他扶持谢云程登基的时候,第二次是主张与北召国对战,而第三次就是冬日的一场宫宴上。他能够看到自己安排好的人一个个都在谢云程身边,而年纪尚小的谢云程眼中藏着不被外人所察觉的警惕,或许等这个孩子再长大一些,他就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