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陶谨言不敢置信,“你……”
“都坐下来听我讲个故事吧。”老爷子叹了口气:“还记得中屋的李叔和张叔吗?”
所有人点点头,陶清源道:“爷爷你说的是前几年一起去世的李爷爷和张爷爷吗?”
“是啊,他们两个啊跟仔仔是同样的qíng况。”
此话一出,所有人错愕。
几十年前,桃源村还是个jiāo通闭塞的偏僻小村子,一年到头见不到几个外人,突然在一个冬天,村里来了两个年轻小伙子,他们自称从城里来乡下走亲戚不幸迷了路,摸索了好几天才找到一处有人烟的村子。村民们还没见过外地人,听说了他们的事qíng后很热qíng得收留了他们。
虽说是迷路了,但是那两年轻人也不见着急每天结伴到处走,村民们问他们村子的名字想帮他们找到亲人他们也是含糊其辞,不过他们谈吐举止温文有礼,也不像个坏人村民们虽说不解但也没有赶人。
就这么住了几天,两年轻人突然提出想买村子里一处荒废的宅子,提出的价钱还不少,村长是个聪明人,想着他们或许是有什么不为外人所知的隐qíng便也没多问很慡快把宅子卖给了他们,又召集了村里的年轻人帮着一起修整宅子。就这样两个城里小伙子在桃源村住了下来。
两个人估计是城里富人家的少爷,刚开始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少个火都不会。后来跟着村民一起下地gān活,烧火做饭,慢慢地也都学会了。
很快村民们发现这两人做什么都是一起行动,关系很亲密,但是那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喜欢跟自己同一xing别的一类人,只当他们感qíng深厚。
就这样他们在这片陶氏家族的土地上生活了下来,两人眉目清秀,又读过书,村里很多qíng窦初开的小姑娘都喜欢偷偷看他们,每天来家里说亲的媒人也是能把门槛踏破,但是次次失望而归,渐渐地姑娘们到了婚嫁年龄,一个个相继出嫁,那些个大娘媒婆也收起说亲做媒的心思。
后来,村子开始渐渐出了传言说是那两个外地小伙子关系不一般,至于怎么个不一般所有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有个小孩子童言无忌跟父母说自己看到过那两个叔叔亲嘴,结果换来父母一顿打,还责备他胡说八道。虽然这么跟孩子说着,但是也上心了,再次打量他们的眼神也变了。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关系,但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挑破,一方面是村子里没几个人读过书,说难听点都是一群愚昧无知的人,他们虽然知道喜欢男人肯定是有违伦理的但是没人敢站出来做这出头鸟;另一方面这一段时间相处下来,那两人的品xing如何他们也是看在眼里的,除开这件事他们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所有人都知道此事一捅出去他们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也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因此所有人都心照不宣选择了沉默。
他们二十岁到达桃源村,一直到八十五岁携手离开人世,六十五年间知道他们关系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仅剩的几位知qíng人提起他们时都不免为他们至死不渝的感qíng动容,即使是异xing夫妻又有多少能真正做到执手相偕老。
陶老爷子第一次见到那两年轻人时才五岁,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闲钱让他去上学,那两人知道后就会时不时无偿教他读书写字。那是陶老爷子见过的这世上最温柔最好的人,因此长大后在从父母口中知道他们的关系后他没有厌恶没有不理解,他只是好奇两人私下的相处方式。
不可否认陶老爷子对于感qíng的态度受他们的影响最大,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潜移默化的他也逐渐模糊了爱qíng中的xing别观念,他是个许多人口中无知的农民,但是对于爱qíng他比任何人都透彻。
因此他在知道孙子也喜欢男人时他没有震怒也没有激动,他突然就想起了那渐渐被人遗忘的两“兄弟”。
陶老爷子用低缓毫无波澜的语气讲了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所有人都没有从余波中回过味来,空dàng的客厅沉默安静。
“仔仔喜欢男的又怎么样,儿孙自有儿孙福,百年后我们都走了,只要能有个人陪着他,管他是男是女只要他喜欢就好。昭易那孩子我觉得挺好的,配得上我们家仔仔。”陶老爷子孙子扶起来,这次陶清涵没有拒绝,跪的太久刚站起来时一个趔趄差点往前扑,陶清源赶紧过去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