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门就闻着香了,符舟急忙忙跑进厨房,农村的土灶,灶里烧着几块红通通的木柴,大铁锅里炖着乌jī,是两位老人出门前下锅的。
“好香啊!”符舟揭开锅盖,馋得直流口水。
“不急,还得炖炖。”外婆摸一把符舟脑袋,说道。
“不成不成,熟没熟我得尝尝才知道。”说着符舟便夹了一筷子,吃倒是能吃了,就是ròu还不够烂。符舟又夹一筷子jī胸ròu,仔细chuī凉了喂到苏融嘴里。
“香么?”苏融嘴里包着ròu忙点头。
“这俩孩子。”外婆在旁边笑道。
晚饭吃得早,又是夏天,这时候天还亮的通透。外公去后院井里抱了个浸凉了的大西瓜回来,切好了搁盘子里。两位老人一人一张躺椅半卧着,手里摇着蒲扇。符舟和苏融则席地坐在连接院子的走廊上,晃dàng着腿,一边吃西瓜一边比试谁的西瓜子吐的更远,玩得好不欢实。
不时有村民打院前小路上经过,瞧见两个孩子都停下来仔细瞅一瞅。
“哟!这是小兰家孩子吧?长这么大了!”
外公外婆便笑呵呵留人吃块西瓜,符舟听了介绍,婶婶伯伯一律叫得乖巧。
众人往往又要问了,这孩子是谁,好看,可真会长。外公外婆便学着符舟那颇自豪的语气道,小舟的好朋友,两孩子一起来过暑假的。
洗过澡,外婆铺好了chuáng,符舟和苏融睡一间屋,苏融没表示什么,倒是符舟,不知怎么竟生出几分害羞来,他忙甩甩脑袋,爬上chuáng贴墙躺好,给苏融留出一大块空来。苏融在一旁看着他这一连串动作,无声地勾了勾嘴角。
老人起得早,堂屋里隐隐传来说话声。听着这声音,在朦朦胧胧中符舟想起以前他和父母来拜年的光景。也是清早,于兰和外婆在外屋说话,符文远和外公提着长长一挂鞭pào去院子里放,只听了几声pào响,符文远便进屋来,给符舟身上裹一条毯子,然后抱着他到院子里看满地红衣。慡朗的笑声合着pào竹声,多美丽的回忆啊,他禁不住感叹。
睁开眼,苏融已经醒了,正歪着头瞧他,一大清早便把他瞧了个脸红。
早饭吃的是绿豆稀饭配大头菜,大头菜是两位老人自己腌的,苏融第一次吃,嚼得嘎嘣嘎嘣响,颇有趣。饭很简单,他们彼此却吃出了一股岁月静好,宁淡悠远来。
吃过饭,符舟要带苏融去小溪里捉螃蟹,符舟根本是个门外汉,但却对着苏融讲得眉飞色舞。外公在一旁看着自家孙子手舞足蹈没忍心戳穿他,最后见他chuī得越发玄乎其玄就要难圆其说了,只好站出来表示反正今天也没事,不如陪着他们去捉螃蟹。
“你把那石头搬起来,螃蟹又不是漂在水面上的。”外公对着露馅儿了的符舟说道。苏融在一旁憋笑,他其实早看出符舟不会了,只符舟独觉得自己伪装的很好。
“啊!啊!啊!”符舟连叫三声,他搬开一块石头总算瞧见了蟹大爷的影子,但没捉着他老人家倒是被浑身铠甲的蟹大爷给吓了一大跳,在小溪的浅水里连跳了好几下。苏融把符舟扶稳了,这才过去趁蟹大爷还没走远食拇两指按着螃蟹两边腿将其捉起来搁进小桶里,整个动作可谓是行云流水。
方法都是老爷子教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外公很为自家笨孙子发愁。
最后符舟虽然只捉了一只,但仍旧欢天喜地,反正苏融不会只给他吃那一只。
乡下的日子很恬淡很安宁,符舟和苏融白天四处溜达,晚上便坐在走廊上乘凉,旁边摆着一盘蚊香,对蚊子来说致命的□□,符舟却觉得香香的,很好闻。
夜深了后,可以瞧见远山淡淡的轮廓,山峰上的树木长在两边,中间留开一道口子,像是小孩缺了颗下门牙,有时雨后可以瞧见那豁口里泄出瀑布来。
这里的星星很明亮,这里的月亮也比城里圆,可以听见青蛙呱呱叫,让符舟第一次认知到人类是大自然的孩子。他拿出画册,记录下这一切美丽,也刻画下身旁人。
有一天下了大bào雨,打雷,刮风,树木被chuī得东摇西晃。那天很冷,外婆找了两件以前符舟留在这的外套来给两个孩子穿上。门被chuī开了,符舟去关门,刚巧瞧见对面田里一只鹭鸶正痛苦的扑腾。符舟拔腿便跑出去,苏融在后面跟着,两个孩子踩着淤泥艰难地把鹭鸶抱回来,水稻锋利的叶子割得腿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