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尽处_作者:满座衣冠胜雪【第一部完结】(96)

2017-07-10 满座衣冠胜雪

  叶玉书不再吭声了。他出神地看着大海。远远的,似乎有船的影子在随着波làngdàng漾着。他一直看出去看出去。他没有方向感,不知道这是什么方向,一直看过去会不会看到内地。这个方向会不会是家乡的方向?会不会通到蓝颀的坟上?

  常蓝呆了半晌,忽然苦笑起来:“谁不想有个家?”

  叶玉书没听清:“什么?”

  常蓝甩了甩头,不想再去琢磨这个令人伤怀的难题。叶玉书也不再问。两人都沉默下来。

  前面围坐着一群年轻的男孩子女孩子,一看就象是在公司里打工的低级打工妹打工仔。他们衣着朴素,身边放着的都是一些廉价食品。他们在中间的沙上挖了一个深坑,在坑里点上蜡烛。烛光在风中摇曳闪烁着,映照着他们光洁的兴奋的脸。他们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猜拳,有一双qíng侣在接吻,有几个人一会儿扑进大海,一会儿笑着从海里冲上来。天上有时有云飘过来遮住月亮,很快又游开去。大地忽明忽暗。这群年轻人是如此快乐,让人觉得他们的生命里没有一丝yīn影,人生充满了希望。

  叶玉书与常蓝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羡慕得眼冒金星。

  郑彬与申常青提着东西往这边走。郑彬低声问申常青:“你准备用小叶认识的那个行长?”

  “是。”申常青毫不迟疑地点头。“我看这是我们唯一的渠道了。”

  之前,他们已接触了所有津海的朋友提供的银行关系,均被拒绝。做以存定贷,银行的风险太大了。如果没有巨大的好处,谁也不愿意冒这个险。做银行负责人,事实上可以从很多方面搞钱,犯不着冒大险赚小钱。

  信托投资公司与信用社是很欢迎他们做的,可是有款方根本不会做不说,即使有款方肯做了,信托投资公司本身的资金缺口就非常大,钱一旦存进去想再让他们放出来可就难了。他们才不做这种傻瓜。

  因此,郑彬也同意申常青的说法:“依小叶的条件,只要他肯做,搞定那家银行的把握自然很大,这就看他愿不愿意做了。”

  “动之以qíng,晓之以理,我看他也不会是铁石心肠。”申常青十分笃定。

  郑彬暧昧地笑道:“你的心不软就行。”

  申常青嗤之以鼻:“你太小看我了,我可不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蠢货。”

  郑彬放下心来:“那就好。”

  说着,已经走到了两人的面前。常蓝和叶玉书急忙站起来接过他们手中的东西。

  他们看了一下,坐下来,将买来的饼gān、果脯、蜜饯等等全部打开,然后又将矿泉水打开递给另外两个人。扰攘一番,总算安定下来。

  申常青抬头看看硕大的月亮,喟叹:“月到中秋分外明呐,真是每到佳节倍思亲。”

  常蓝关心地问:“想家了?”

  “是啊。”申常青出了会儿神。“我家在西安还是鼎鼎有名的。我父亲当年参加过延安保卫战,掩护过共产党、党中央撤过huáng河。”

  其余三人都来了兴趣:“哎,讲一讲,讲一讲,原来你家还有这段革命历史。”

  申常青也不推辞,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口。想起家,他心里涌起一阵温暖的感觉,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我家原来在陕北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我父亲是独子,却跑去参加了红军。按理说我们家应该是安全的了。可特别好笑的是,事qíng完全相反。共产党来了,我们家人要跑上山,因为我们家是地主。国民党来了,我们家人也要跑上山,因为我们家是红军家属。一开始,老乡们还跟着我们一起跑,想着凭着我们的特殊身份,大概会安全一些。跑了几次,这才发现,跟着我们反而更危险,也就不理了。最后,只有我们,不管是国共哪一方面军队来,都得跑……”

  叶玉书和常蓝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了。申常青很得意。

  “我父亲算是陕北的老革命了。当年国民党进入延安,我父亲带着一团人马在山上阻击,吸引国民党军队追击他们,掩护中央机关安全撤过了huáng河。打到后来,弹尽粮绝,我父亲要全体下属分散突围,各自回家隐蔽起来,待大部队回来以后再出来集结。当时我父亲一个人悄悄攀着野藤溜下悬崖,差点摔死,不过倒是躲过了国民党的搜索。后来才听说,最后突出来的只有5个人。我父亲还悄悄渡过了huáng河,找到了中央。结果你们猜怎么样?我父亲的上级说,当时撤退的时候是命令我父亲坚守延安打游击的,既然如此,哪怕部队只剩我父亲一个人了,他也要坚持留在延安。我父亲没有办法,只好一个人又偷偷渡一次huáng河回来。他一直在延安地区打转,东躲西藏,好不容易,才活着等到了解放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