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来的路上买了菜。”
“那也麻烦。你又不愿意做饭……”
“做了几年了没听见你说这句话。下次我再带个同学来,说一下我不愿意拖地,隔两天又一个,不愿意晾衣服……”
顾云声猛地给了他肩膀上一下,打完看江天笑,自己忍不住也笑了:“我早就知道你不愿意做饭。只要我出差回来,冰箱永远是空的。”
江天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一个人吃食堂多方便。要不然去huáng达恒家蹭饭……哦,何彩现在都会做饭了,做得还不错。”
“蹭饭蹭到连何彩都下厨房了,好意思嘛,你说你这样过得和单身汉有什么区别?不过你别看着我,如果和何彩比赛谁更会做家务的话,我直接认输,不用比。”
“你要不在家我不就是单身汉。”江天只当没听过后半句,坐起来说,“出去吃那就换衣服吧,家里回来再收拾。”
既然拿定了主意出去吃,临出门前两个人先把江天带回来的菜扔冰箱。顾云声看着chūn笋、蚕豆和虾子,直叹气:“完了,我肯定是吃盒饭吃太久舌头都坏了,看着这些东西都想不起是什么味道了。”
“明天叫老huáng他们来家里吃饭?家里反正差不多打扫过了,等吃完饭回来你拆拆行李我把卧室再收一下。”
“你做饭?”
“不然你做?”
顾云声噎了一下,正想着反击什么,江天已经把食物分门别类装好,就牵着顾云声的手说:“都好了,走吧,我也饿了。”
他的手gān燥而温暖,顾云声本来噎了一堆的话,听到忽然默默笑了起来,也用力捏了捏江天的手,江天不由得回头看他,见他不动,问:“怎么了?站在这里傻笑?”
顾云声还是笑,笑得江天都要莫名了,才猛地用力把人拽到身边,重重地亲了一下:“昨天到今天,忘记亲你一口了。”
江天看他笑得得意,也笑一笑:“要捻酸赶快,等一下去吃辣了。”
“饭要一口口吃,帐嘛,当然一笔笔算。先去吃饭,再来算账。”
gān净利落丢下这句话,顾云声拉着江天的手,扬长出门而去也。
第55章 暑时记
尹河是中南丘陵地区为数众多的河水之一,径流不大,一出山区便和其他几股河水一起汇入南北流向的元江,而尹村就位于这条小河的下游。
如同很多南方山区里的小村落,生活在尹村的人们千百年来习惯了守着自己的一亩几分水田,有的或许还有些个鱼塘和茶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一日两餐,每月逢十可以去几十里之外的镇上赶一赶集;到了清明端午中秋冬至这样的大日子,则按照先人传下来的规矩本本分分地庆祝着。日子过得单调却也平静,生活在这里,虽不至于如古人所说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却大有“阡陌jiāo通,jī犬相闻”的怡然平静。村子的jiāo通除了这几年新通的一条能把人骨头颠散的泥巴公路,主要还是靠不知道何年何月修的一条青石板路。村子里的老人说这条是几百年前的官道,铺路的大青石板足够两三个成年人并肩通过,当年车马行经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地印在石头上。
因为jiāo通不便,除了邮差和定期检查电路的工人,还有每年的婚丧嫁娶,尹村不常见到外人,可这一年的暑假,村子里却来了一大群外客——一行十几人由县里文化局的人陪同着,自称是某座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来这里是为了看一看村外几里地外的钵山寺。
对尹村人来说,那座不知何年起存在的庙就像近处的水田,远处的山,流过村子的河水,以及村外那条路,祖祖辈辈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来一群从大城市过来的年轻人,千里迢迢就为了看一看这破破烂烂的庙。
村子里很少见到这么多城里人,还是大学生,于是在学生们看庙的那一天,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拥去庙里看人,一时间素来清静的钵山寺热闹得堪比大年三十全村人赶着来烧头香时的人声鼎沸,比起镇子上每年的庙会,或许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村里人没想到的是,这群外来的年轻人在看完那座庙之后没走,倒是驻扎下来了,男生们就地住在庙里,女生们则暂住在村长家的客屋里,每天早上一大早结伴步行去庙里,直到天色擦黑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