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肖远峰,明智地扮演着他该扮演的角色,顺便暗中饶有趣味地观察着同学兼老板的脸色——虽然被苏青弦先下手为qiáng占掉了不少便宜,可是肖远峰已经从这一天发生的事件中明白了一点:沈言对于苏青弦而言意味良多,只是原因尚不为人知而已。
他事先猜想了半天,也只以为约莫是苏青弦求贤若渴。可是在此时前完全没有一点征兆啊……思来想去,他决定坐等好戏。
当然他的想法并没有瞒过苏青弦,他们毕竟是多年好友了,肖远峰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沈言身上的表现已经让他心中有数,所以苏青弦偶尔看向肖远峰的眼神中有几分诡谲yīn险之色,可惜肖远峰并未察觉。
一句话,肖远峰前途堪忧。
晚餐之后,三人转战,按照苏青弦的说法,是要再谈谈「肖远峰手里好几个棘手的企划」的问题。当然这次已经事先通过气的láng狈二人组对上尚有些狐疑可惜道行嫌浅的沈言而言,较量的结果可想而知……沈言随即就被肖远峰事先抽找的几个和资讯产业相关的问题给吸引住了。很多其实与他的专业和曾经工作的领域无关,但是作为苏氏旗下的三大支柱之一,肖远峰拿出来的案例都是相当有挑战xing且有重大意义的。
所以,沈言就这样乖乖地又跟着láng狈二人组走,给人的感觉像极了看到面前栓着胡萝卜所以奋力奔跑的驴子——虽然沈言要美型许多。
H市向来号称湖光山色天堂人间,自然不会少了任人láng狈勾结的各种声色或者高雅场所,这一回沈言被拐骗进的场所亦是之前他则经人引领而来过的一个高级招待所,名字叫做「一九二三」,据说原是国民时期的老宅,拥有人也曾是一地豪qiáng,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涤,依旧雅致jīng巧。随着现代脚步的来临,老宅被人收购后以投资人父亲和母亲的生日那一年为名,修缮保存得相当好,虽作为商业经营只用,却也是个古色古香富隐于内的地方,走进门来,洗掉了几分金粉气,留下了一点古韵香。
沈言算是看出来了,苏青弦对于此类看来很有历史积淀的场所很有好感,以这个xing而言,倒是看不出传说中「归国子女」一派的排场和作风。要知道,大部分留学人员因为长期浸yín于国外环境,即使自己不qíng愿,原属于中国古传统和文化锤炼出来的思想和行为还是会有一部分缺失,如果时日久远,习惯更是洋派。像苏青弦这样的行为,只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他在装模作样;第二种是他的确喜爱。以沈言粗浅的判断,恐怕并不是前者。
从衣着打扮到谈吐作风其实都很洋派的苏青弦身上有这样的矛盾发现,让沈言略有些诧异。
接下去的第二摊基本上是肖远峰和沈言的天下。苏青弦对于要jiāo谈的企划具体细节关注度远不及那两人,所以大部分时间他在旁听,偶尔cha上一两句,倒也很到点子上。
苏青弦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肖远峰这样亢奋的工作态度,不过沈言亢奋程度不遑多让的表现还是让他为之侧目,他终于明白肖远峰当时对沈言的工作能力的推崇是从何而来的了。沈言或许不是个好的全局cao控者,何况企划的大部分碍于保密的考虑其实谈得并不深入,但沈言总能抓到重点,并且时有亮点,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总是基于细微之处发现可行xing或者应商榷的地方,并提出他的见解。
苏青弦对于几个企划都有听过详细的汇报并且看过厚厚的文件,沈言所说的许多都已经在可行xing报告、企划案执行报告或企划阶段总结等等资料中提及,而这一部分的资料并未包括在由肖远峰临时匆匆选取的文件里面。
肖远峰是个谨慎的人,不会将实际企划cao作和资金状况等资料jiāo给沈言看。考虑到沈言只有一顿晚饭的时间来思考,大部分的时间内还得跟他们两人谈天说地,沈言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看的确相当qiáng。
只是不知道他在执行时是怎么做的。沈言之前的失败,乃是证明他曾经错过,今晚的表现,则证明给他舞台,他成功的可能xing更高。
苏青弦很有些自得,他很少会有这样的心qíng,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内他都被要求以绝对冷静、客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或者人,悲或者喜都会影响判断力,何况更要不得的自得qíng况——这个词往往代表着通向刚愎自用的道路。但是在这般私人的会面之下,有这样的qíng绪是可以原谅的。
不管怎样,苏青弦很为自己最终还是选择拉了沈言一把而感到自豪——成功的决策者总能把最适合的人才放在最恰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