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了老半天哪!”
“银元??银元收吧?”
店子一一关上门了。店主都拒客:“不卖了!卖了买不回呀!”
路边总是有人急于把金圆券脱手:“一箱子!整一箱子!换两个光洋!”
——没有人信任钞票了。
老人饿得半昏,他快死了,只晓得呻吟:“我饿呀!我饿呀!”
说说已经死去,谁也没工夫发觉。
远处来了—小伙人,学生们又示威了。
“要民主,不要独裁!”
“反内战!”
“反饥饿!”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国民党的军警,架起水龙头向游行队伍扫she,学生们,有气无力,队形大乱。
如抓了共产党,则换作是游街和当众处决。有时枪毙,有时杀头。
久末踏足人间的蝶衣,吓得死命扯住小楼,从人堆中挤出去。逃离乱世。
拐到街道另一边,才算动后余生。
二人衣衫也遭水龙头溅湿了。
见到角落有个寂寞的烟贩摊子,路天摆着。—个老人,满头银霜,如一条倦蚕似地蹲在旁边。老得要变成不动的蛹了。没有知觉。小楼把一叠湿透了的票子递过去,想买盒洋火。
蝶衣一瞥,怔往。
这老得不成样子的烟贩子,好生眼熟,竟是当年的倪老公!
“您?您老还认得我们么?”
他曾是他抱在怀中的小虞姬呀!“
倪老公抬起花浊的老眼,瞅瞅二人。
他只坚决地摇摇头,垂眼不答。
“您府上唱堂会时,我们还小,给您唱过《霸王别姬》。”
倪老公前尘不记,旧人不认:“不认得!没办过堂会!”
他落泊了。只颤危危地把洋火卖给小楼。
此时,一群溃散的学生急急奔逃,把摊子撞翻,香烟洋火散了一地。倪老公更趁此时机,低头收拾,不要见人。
他沉吟自语,—生又过去:“满人好歹坐了三百年天下,完了。这民国才三十来年,也完了。共产党要来了,来吧来吧!你们是共产党么?……”
蝶衣和小楼默然。
二人缓步离去,—阵空白。
蝶衣抬头,见天空又飞过—只风筝。是蜈蚣,足足数丈长呀,它仍在浮游俯瞅,自由自在。儿时所见的回魂。
小楼只忐忑地,又率直地问:“师弟,你说,‘共产党’是啥玩意?共田共地共产,会不会‘共妻’?”
蝶衣望望他,没回话,再抬头,咦?蜈蚣风筝不见了。他唏嘘。
“怎么没影儿了?”
“什么?”
“没什么。”蝶衣又自语,“要来就来吧。共产党也得听戏吧?”
抗战才胜利,接着又是国共内战,烽火连天,一般老百姓,只要求吃一碗饭,管谁当皇帝?但唱戏的,老吃北平已经不成了。就是梅兰芳的《天女散花》,也不能老在一个地方散呀!
段小楼和程蝶衣再跑码头去了。这回跑码头,完全是钗贬洛阳价。战火燎原,简直寸步难移,只剩得几个大城还可以跑——跑。先到沈阳,后至长chūn。到了长chūn,才唱了一天,解放军就包围此地。
不久。此地便解放了。
然后一地一地地解放了
第七章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然后一地一地的解放了。
一九四九年,天桥的天乐,城里的长安,吉祥,华乐……等大戏院大剧场,又再张贴了大张大张的戏报,大红底,洒着碎金点,黑字,书了斗大的《霸王别姬》。专人还在门前吆喝:“来呀,解放前最红的角儿,首本名剧,晚了就没座儿了。”票价是一毛钱。新的币制。
解放后,北平又改回前清的老名字,叫“北京”。
党很器重他俩。
往往有特别演出,诸如,“热烈欢迎解放军慰问晚会”。厢楼栏板挂满红色小旗,汇成红海。
霸王犹在兴叹,虞姬终于自刎。
只要是中国人,就爱听戏。
幕还没下,锣鼓伴着虞姬倒地。霸王悲嚎:“哎呀——”
台下不作兴给彩声。
却是热烈的掌声,非常“文明”,节奏整齐,明确:啪!啪!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