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年代_作者:晓渠(64)

2017-06-24 晓渠

  “师兄,”传来却是苏杨的声音,“你到了吗?”

  “刚到,gān嘛追这么紧?”

  “担心你呗,不说落地就来电话?”

  “我总得通关吧,到住的地方再给你电话,不也一样?再说,国际长途你就直接拨过来了呀?”

  “要不怎么用佟琥的手机,”苏杨还不傻呢,“没买电话卡,等你到了地方,咱们视频吧,都挂着你呢!”

  “用得着吗?我又不是弱智。”邹童心里还是挺高兴,“还不知有没有网,你睡觉吧,有机会给你邮件。”

  刚挂上电话,廖思成就连忙和他说:“住的地方可能还没有网,等你住进去,打个电话开通就行了,我正好有个闲着的路由,明天给你装上,不然跟宽带公司租,还得格外花钱呢。”

  “你应该学财经啊,挺能jīng打细算的。”

  因为邹童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很多事都得找他帮忙,美国的生活刚刚开始,廖思成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邹童不想多麻烦别人,但廖思成特爱帮忙的热qíng劲儿,让他感到踏实不少,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人以群分”几乎成了一种本能。

  学校安排的公寓是那种老式的红砖房,藏在树荫里,长满爬藤,幽静而典雅。面积是不小,但装修和设施都算陈旧,和他国内的家是没法儿比的,而这些年来已经习惯养尊处优的邹童,对很多事也不愿意将就,于是,住进来的第一个周末,他就问廖思成有没有地方可以买新chuáng的。

  “有啊,我看看这个周末的报纸,哪里有打折的。”

  “他们送货吧?”邹童问,“我没有车。”

  “送的。”

  “那走吧,别找了打折,怪费劲,我着急用。”

  廖思成听别人议论过,说邹童肯定背景不一般,看他那身行头,手上的表怎么也得二十几万,他压根儿就没相信,直到目睹邹童买东西不怎么看价钱,刷卡时想都不想,心里才稍微有些谱儿。

  邹童提前来的两个星期,廖思成几乎天天来他家里报道,介绍本城的华人学生给他认识,还开着八年旧的“本田”带他出门逛去。邹童开始还有些排斥,他不习惯和陌生人走得太近,也没心qíng照顾什么人际关系,但没几天,廖思成大咧咧的个xing就让他放下防备,这人“傻乐傻乐”的xing子,让邹童想起周书博。

  刚到美国的第二天,廖思成就把他公寓的网络弄好,邹童给苏杨佟琥写了封报平安的邮件,想了想,还是没有抄送给江洪波。几天后,江洪波倒是给他写了封邮件,问他是不是都安顿好,嘱咐他照顾身体,要把学校的医疗系统打听清楚,需要看医生的时候别拖延。最后,说了句他在美国分公司那里的人最近过去出差,可能会联系他。

  自从“南大”论坛之后,邹童和江洪波的关系,不象以前那么僵了,用佟琥的话,就是原则xing恢复邦jiāo,只有他俩心里明白,越是这样云淡风轻,越是将曾经的感qíng放在身后,不再去费心费力地纠结了。

  周五这天,浴室的下水堵了,邹童打电话问廖思成求助,不一会儿他就来了,手里拎瓶“液体管道工”的东西,说是倒下去冲一冲就能好。怕邹童嫌弃脏,把他推外头,自己在浴室捣鼓半天,顺畅不少。

  “这种老房子都是这样的,”廖思成边洗手,边冲外面的邹童高声说,“你多买几瓶存着,估计过几天还得堵。”

  “哦,就在超市买吗?”

  “对,家庭浴室用品那里,咱一会儿就去买了吧,省的你回头忙起来,又忘了。”

  廖思成的东西都堆在厨房的柜台上,钱包正好敞开,邹童过去给他拿冰水,偶然看见他的驾照放在透明格里,仔细一瞅,今天竟然是他的生日。

  第十九章 (下)

  “过生日怎没说一声?”见他走过来,邹童问。

  “生日?”廖思成楞了楞,终于会意:“哦,我不过生日,多少年从来也没庆祝,就忘记这码事了。”

  “为啥?”

  “也没个固定的地方,今年在东岸,明年在西岸,朋友圈什么的换来换去,有啥好过的?就一个人。”

  邹童不太能理解廖思成的漂泊,他十八岁以来,生活安定,几乎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