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硕大石头上。
随处可见伊木河历届服役的战士们留下的“杰作”。石头上不规则的标语,全都是战士们利用闲暇时间一刀一刀镌刻出来的。
居北疆第一哨所 创边关一流业绩。
奉献。
界碑界河是我心中最闪亮的光。
gān不好小事的人同样也gān不好大事。
等等等等,一条条字迹鲜明的抒发qíng感的大字,让经过的人感受到边防的温暖,感受到这群戍边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拥有多么无私的qíng怀。
顾萌萌心生感慨,顺着河边越走越远,她用相机捕捉着冬日的伊木河景致和令人感动的伊木河jīng神。
望着对面的景致,她试探着走下了额尔古纳河的河chuáng,向着河中心走了几步,准备着拍一拍俄罗斯的风光。脚下硬硬的冰坨子冻得可真是结实,她蹦了蹦,脚下的雪却是动也未动。
正想着是不是往里再走几步,“吱!-----------”一声尖厉的哨响,把她拉回了现实。
回头望去,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英气挺拔的哨兵,正示意她回来,不要逾界。
顾萌萌悄悄地吐了下舌头,忙不迭的往后退了几步跳回到岸上。
这里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河流,而是划分两国领土的庄严的界河。
她遥遥的冲着哨兵挥了挥手,哨兵也回敬了她一个标准的军礼。
阳光灿烂。
伊木河难得没有超过零下40度的好天气。
她不想回去太快,于是找了河边一块平坦的石头扫去积雪,坐了上去。
望着眼前静止不动的额尔古纳河,她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听报社采访内蒙军区文艺汇演时带回来的真实故事。
故事就发生在伊木河,发生在她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1979年的3月下旬,伊木河哨所张国臣连长的妻子卞爱芹从河北老家到部队探亲。她带着4岁的女儿,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赶到部队时,才得知离爱人所在的伊木河哨所还有300多公里。
这时,团领导告诉她,现在通往伊木河的边防公路和江道刚开始融化,不能行车,要等到5月中旬冰雪融化后,才能送她去哨所。顿时,这位从来没到部队探望过丈夫的军嫂眼里便有了泪水。因为她只有一个月的假期。
听说去伊木河必经之地是奇乾哨所,卞爱芹说啥要往前靠一靠。为了安慰这位军嫂,团里又派车把她送到奇乾。到达奇乾哨所后,母女俩天天站在额尔古纳界河边,向下游眺望。因为在距离她170公里的下游,有她和女儿日夜思念的亲人。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眼看卞爱芹的假期已到,她不甘心就这样回去。可奇乾哨所的官兵告诉她,江上的冰解冻后,至少还要跑半个月的冰排才能通航。母女俩不得不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离开奇乾哨所时,母女俩又来到江边。女儿流着泪把两年前爸爸给她买的布娃娃放在了冰河上,她希望冰雪融化的时候,布娃娃能见到久别的爸爸……
后来,这个《布娃娃的故事》被官兵们编成了一个qíng景剧,在内蒙古军区基层官兵文艺汇演中获了大奖。被她的同行采访时听说了,回来还专门采写了一篇报道。
彼时的她,抱着热腾腾的茶水,安逸的听故事,虽然被震撼,被感动,但也是止于那片刻的悸动。如今的自己亲自踏上这片神奇的地方,才深深的明白了戍边战士的奉献,和军人家庭的伟大。
她折下身边的一棵松枝,放在额尔古纳河边,就像当年的布娃娃小女孩,望着静止的河水和心中期盼的那个人在的方向,默默的祝福,祖国平安,军人平安,所有的人都平安。
第二百七十章 顾萌萌的坏心思
在河边呆了一阵子,受不住外边的奇寒和湿冷。顾萌萌抱着相机往回走。
距离哨所的huáng色围墙还有一小段距离时,她收到了康威发过来的短信。
“不听话的女人,又溜出去了?!”
她心底一惊,想起了他临走时jiāo代的话,没事就在连队转转,别出外边跑!难道他提前回来了?她慌张的朝四下里望了望,除了哨兵严肃正派的脸,还真没看见活着的生物。
算了算康威出去施工最快也要傍晚转回,知道上当了。
她赶紧狗腿的回了一条。
“没有啊,我在炊事班坐着呢。”
发送出去没一会,康威回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