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我的少校大人_作者:舞清影521(367)

2017-04-24 舞清影521

  徐参谋眸光一闪,向后退了一步,拉开门无声无息的走了进去。

  顾萌萌气都要气炸了,那里还有心思同他说话。

  “以后不要没事骚扰我,我忙得很!”啪的扣了电话,感觉还不解气,又把电池都抠了出来,胡乱扔在枕边。

  对面的中年妇女已经吃饱了,她打着饱嗝,偷偷地打量着生闷气的女军官,小心的问:“同志,和男人吵架了?”

  顾萌萌愕然抬头,对她用的两个词都不甚感冒。

  同志,男人。

  现在是她最讨厌的两个字眼。

  不理人也不好,她对付着说了两句,去了趟卫生间回来睡下了。

  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耳边回旋着中年妇女雷一般的鼾声,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康威和妖jīng参谋举杯相望的画面……

  内外jiāo困,真是把她要折磨疯了。

  昏昏沉沉的睡去时,车窗外的天际已经透出了晨曦。

  这一觉睡得冗长深沉,支离破碎的梦境让她醒转的时候,还在对着广播上提醒2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的通知浑然不觉。

  列车员走过来,把票换给她。

  笑着说:“姑娘,挺能睡!叫你两次都没醒……”

  顾萌萌腾地红了脸,揉了揉一头乱发,起身慌忙去梳洗。

  中年妇女早就下车了。

  她的目的地是中原新崛起的大都会,一个集合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是她此行的终点。

  接车的一共两个人。

  部队的文化gān事和司机。

  他们握手寒暄后,登上了一辆半新的丰田越野,朝着目的地奔去。

  一路上,高楼耸立,车如流水马如龙。在市区主gān道上,和北京一样,堵起来没个完。电动车像六七十年代的自行车,呈普及的形势遍布在各个jiāo通路口和街道上。

  这里的天气gān燥,多风,刮起来,也是漫天的尘土,她望着窗外掩起口鼻的行人,问文化gān事,当兵几年了。

  “10年了。我是南京pào院的毕业生,分配到这边,就一直呆在军分区。”

  “哦。”

  路终于在jiāo警的疏导下通了。

  军用车有特权,比其他的车更快的通过jiāo通要道,很快到了军分区的宾馆。

  房间很早就登记过了,2楼,一个套间,对待师级gān部才有的礼遇,让顾萌萌很是有点不自在。gān事说:“顾记者辛苦了,今天先休息吧。明天我派车来接你去军营。噢,吃的方面你可以在宾馆的餐厅免费吃自助餐,或者去外边都可以,记得撕发票,回来我给你报!”

  看着说话实诚,细高俊秀的文化gān事,顾萌萌笑了笑。

  她谢过他的接待,客套的告辞后,拿着门卡上楼回房。

  部队的宾馆说是没有星级,但是内部的设施比起京城的高档酒店一点也不逊色。她的套间,jīng致典雅的装修,洁净清新的卫浴,让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在火车上睡饱的她。

  又在chuáng上躺了会。

  感觉到腹中饥饿,才恍然竟三顿没有吃东西了。她咬了咬下唇,拿了钱包,决定去逛一逛中原的名城。顺便填饱肚子。

  因为手机是和这边的军分区联系的通信工具,她不好总是因为私人原因关机,所以,出门时,她把电池装了进去。

  开机的音乐声响过,可上面无一人来电。

  短信箱亦是空白。

  第三百一十一章 巧遇老同学(2033字)

  她找到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萧记烩面馆,买了票去窗口等待。

  室内氤氲着面食的香气,肚子咕噜噜的叫着,让她低着头很是不好意思。

  河南的烩面和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东的煎饼并驾齐驱享誉中华大地。河南人爱吃面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太宗登基前落难蒙回民母子相救,靠一碗“四不像”汤汁烩煮的拉面,消除寒疾,顺利得返,最后创立了大唐盛世。

  后来的武则天皇帝经过改良,把四不像汤变成了山羊汤,于是成就了河南烩面的辉煌。

  透明的cao作间里。顾萌萌感兴趣的看着大师傅下面,薄薄的面片,悠忽间拉成长长的薄条。像音乐家在指挥音乐,又似魔术师在玩高超的技艺。那白白的面片,上下翻飞,似游龙飞舞,像彩绸玩花,曲龙虬劲,瞬间下锅,眼还没看清怎么回事,面已下锅煮熟了。

  汤白味鲜,面滑筋韧,放上几大块羊ròu,辅以海菜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等,盛在专用的陶瓷蓝花大碗里,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芝麻酱,盐,味jīng等多放在碗底,吃前用筷子一挑,扑鼻的香气立刻勾引出了身上所有的食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