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诱惑_作者:书瑾(55)

2017-04-22 书瑾

  他的视线再落到她手捧的课本,是《诊断学》,属于每个医学生必须学习的临chuáng基础课程。这门课不好读,抽象。她的右手摸身边的书包,抓出一本笔记和红笔。圆珠笔迅速在文中某一段字底下划上一道红线,在笔记本上抄了几句话,最后打了个问号。紧接她的指头摸向了唇,斟酌这段文句的意思。

  瞅着她皱得紧紧的眉头,袁和东心里莫名地起了股冲动,想开口告诉她这段话的含义,然后他可以用实例讲给她听,让她更好地理解。

  用力抿了抿唇,他压抑下这蓦然浮起的心绪。放开掌心,钥匙轻落在桌边。自始至终,她依然未察觉他的存在。他垂下眼,悄然转身。

  夜路很静。袁和东习惯了独自走,低着头数自己的步子。今晚,他忘却了怎么数步子。望着路灯下摇曳的树影,耳畔是呼呼的风声,他念起的是她很淡很淡的呼吸,淡到像是真空一般。接着从她肌肤上飘来一股幽香,仿佛是她与生俱来的,他一下就闻了出來——是薄荷味。

  说到薄荷,他很喜欢。无论中西方的药典,都把薄荷奉为一味有广泛功用的上层药。而在希腊神话中,薄荷的前身是美丽又坚qiáng的女jīng灵曼茜。

  对向夜空,袁和东呼出口气。看不见星星,大片的墨云遮住了半截新月,联想到她尚在课室未走,他的眉拢起:希望不会下雨……

  袁和东猫腰穿过国际学院的小铁门。

  国际学院是M大一个特殊的区域。“国际学院”这个名号,不是专指某个专业院系,而是指学生的来历。所以这里仅落有三幢学生宿舍楼,住着的是港澳台生、世界各国留学生。

  既然招待的是国外的客人,国外学生付得起昂贵的学费和宿舍费,M大考虑到可结合经济效益,安设的这三幢学生宿舍楼有别于普通宿舍楼。楼下设有厚重的电子防盗门,家具电器样样俱全,施以装修,有一房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四种类型供学生选择,与新时代花园的居民住宅楼无异。

  袁和东住在国际学院的2幢401,但他不是留学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为什么他能住进这里?这要说起他大一的时候结jiāo了一位同班同学叫做郭烨南。大学第一学年,郭烨南和袁和东未搬家,住在普通男生宿舍楼的同一间寝室,两人关系混得不错。

  到了大二开学初,郭烨南私下找袁和东说话,称自己要搬到国际学院去住,问袁和东跟不跟一起去。

  袁和东吓了一跳:我为什么去?那里宿舍费贵得要死。而且我也不是留学生。

  郭烨南笑笑揽住他肩膀:我是香港户口,绝对能带你进去里面住。宿舍费的问题你不需担心。其实是这样的,我认识两个朋友,他们住国际学院的。本来预计在M大读五年,却读不到五年就跑了。预先垫付了五年的宿舍费啊,他们走得急,怕退费麻烦,也觉得那点钱不算什么。就把宿舍让给我们去住。

  袁和东谨慎地问:是真是假?学校答应其他人代住吗?

  郭烨南道:学校怎么敢不给呢?人家都付了款的。至于是真是假,我骗你gān吗,你有钱有东西给我骗吗?我拉你,是想有个伴儿陪着住,一个人挺闷的。

  袁和东本想拒绝的,住好房子他并不稀罕,但是陪哥们,是讲义气。踌躇了几天,最终还是被郭烨南拉了一起挪了窝。

  迁入的新寝室401是三室两厅。

  袁和东直言:郭烨南,你那两个朋友真怪,两个人住,怎么租了个三室两厅的。

  郭烨南摇摇手指头:你这就不知道了。这是经济投资。三间房都很宽敞,可住两人。我们两人住左边这间房,中间那间准备出租给其它院系的有钱学生。

  袁和东尽瞅着最里面紧锁的房间,按照格局来看,那间房应该是三间房里最大的,问:那个也出租吗?

  郭烨南啊了声:那个,有人订了。会过来的。

  袁和东在这个屋子里住了两年多。中间的卧室后来出租给了两个男生。一个是临chuáng医学系现想主攻外科方向的,叫杨森;一个是麻醉学的,叫赵远航。这两名新室友都是极好相处的人。至于里面的那间房,一直紧锁,没人来住。

  直到前几天,郭烨南突然叫了个清洁工来打扫卫生,打开了那扇锁了三年多的房门,特别叮嘱要仔细地整理gān净。

  袁和东凑过去问:终于那人要搬来了吗?

  郭烨南笑嘻嘻地答:他们两兄弟这几天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