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凤阙/金枝玉叶_作者:灯火阑珊(366)

2017-04-23 灯火阑珊

  天下既定,大齐兴,四海平,太后总领朝政,处事宽和勤俭,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励jīng图治,除旧之敝。又在四海招贤纳士,不记出身,不教过往。天下布衣士子争先投效。旧卫士子葛澄明等相继入朝为官。

  十余年后,德布天下,四海升平。垂髫之儿,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虏不敢乘月犯边,士不敢弯弓报怨。

  ……

  景延帝幼年时候遭逢辽国破城,被辽人所害,身负重创,虽经太医救治,旧病难除,终于于景延九年驾崩于乾清宫。

  之后群臣拥戴太后嫡子齐昭继位,改元永昌,即为后世齐文帝。

  ……

  永昌七年正月,辽人进犯边关,平虏将军倪廷宣率军出击,大败辽军于居禹关下,自身却中伏身死,倪家一脉就此断绝。

  临终前,留下遗表将封地墉州归还于朝廷。

  从此,天下九州归一。

  ……

  四月,永昌帝大婚,以兵部尚书慕轻涵女慕紫陌为后。

  五月,太后归政于永昌帝,离宫前往城郊丹枫山寒山寺归隐,为国祈福。

  任永昌帝苦苦挽留亦不改去意。

  一路轻车简行,至寒山寺,将随行宫人尽皆遣回,身边不过余贴身二三人而已。

  纯简守拙,天下称贤。

  ……

  其后永昌帝上承景延之风,下开永昌盛世,广开科举,勤躬朝政,劝农归田,还富于民。

  主政五十余年,天下太平,史称“永昌之治”。

  尾声

  阳chūn三月的天气里,柳树柔软的枝条伸展在空中,吐出嫩绿的新芽。一阵风过,枝条飘摇晃动,那点儿绿色就变得若有若无起来,正是诗中写的“轻烟渗柳色”。

  一只纤纤素手从喜鹊登梅雕花的窗栏上伸出,chūn葱般的手指调皮地捻起一根飘过窗口的柳枝。

  她随意地转过脸来,那是一张满月般美丽的脸庞,比这窗外的chūn光更明媚,比她手中的柳枝更柔嫩。

  她正坐在窗台前出神地看着院子里无限美好的chūn光,视线停驻在两只飞过枝头成双成对的燕子上,一只手握着一卷书,一只手无意识的揉捏着柳条,秀丽的眉宇之间,隐隐有着无限的惆怅与向往。

  这时候,门口处传来一声轻呼打断了她的思绪:“小姐,小姐。”随着一声轻灵明快的欢呼,一个头上梳着双髻的小丫头蹦蹦跳跳地跑进房子。

  “啊,您又在看历代后妃列传啊?”她jīng灵的大眼睛转到自家小姐握在手中的那一卷书上,扫了一眼翻开的那一页,忍不住问道:“又是孝贞太后啊?那么多后妃的传记,小姐为什么偏偏最喜欢看孝贞太后的呢?都几百年前的人了。”

  “当然是因为孝贞太后是这几百年来最好的太后了。”小姐带着无限向往的说道:“她不仅是成帝的妃子,两代帝王的母后,而且还是一代女中豪杰,在成帝病逝之后她辅佐刚刚三岁的景帝登基继位,临朝执政,针砭利弊,革除旧病。还辅佐教养了两代帝王。她执掌朝政的十六年中,诸多的文治武勋,可以说是连天下多少男儿都比不上,做不到的。”她言之凿凿地说道。“如果没有她悉心教导,齐文帝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明君吗?这样风华无双,高贵怡人的女子……”

  “可是书里面不是说孝贞太后是宫女出身吗?”丫环疑惑地问道。

  “宫女出身又怎么了?”小姐立刻反驳道:“想想吧,由一个宫女,得蒙盛宠,从无衰减,一直到生下皇子,登上后位,这是多么绮丽的人生啊!”

  “可是我前几天在街头的评书馆子里还听说孝贞太后是与当时成帝的哥哥豫亲王有……连文帝其实都是……”

  “胡说八道!”听到自己的偶像被谣传,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姐跳了起来,没有等丫环把话说完,就义正严词地训斥道:“这都是一些无聊文人瞎编乱造,诋毁人的,看看正史就知道了,有一次筵席上,成帝遇见刺客,当时还只是一个才人的孝贞太后她只身上前为皇上挡剑,才救下了成帝,而且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因此而失掉的呢。这样的深qíng,怎么可能会和豫亲王有什么瓜葛?!”

  一边说着,小姐清秀的眼眸迷蒙起来,忍不住暗暗想到,不知道将来我是不是也能够遇见一个让我心甘qíng愿为他挡刀挨剑,至死无怨无悔的人。这样想着,她的脸禁不住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