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牢笼_作者:感悟生活(175)

2017-03-16 感悟生活

  到第一次补充侦查的时间用完,我还没有拿到起诉书的时候,监房里所有人明白了,检察院指控我6万元却迟迟不起诉,分明是他们自己没信心,相信我是真被冤枉的了。

  因为我对自己的案子已经十拿九稳,一直紧张的心qíng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等待开庭的漫长日子里,我开始认真留意监房内的几位在押人员,没事就主动找他们闲聊,慢慢对各人qíng况有了一些了解。

  “排头”老张,香港居民,对自己所犯的事讳莫如深,因为他是市国安局抓的,在国安看守所关了一段时间,然后才转到这里,案子大约与他的特殊身份有关。在押人员之间是严禁相互打听案qíng的,除非他自己愿意说,或者象我蹲过的207监房那样受到训导的指使,旁人即使在闲聊时好奇地打听一下,但绝对不会对他人的案qíng详细询问。老张虽然不谈自己的案子,但为人慡气,社会见识广,对我又比较尊重和客气,所以我们经常谈天说地,相处愉快。我再次转移监房后与他失去联系,不知道他案子的最终结果。

  年纪55岁左右、长相富态的老朱,跟老张一样是香港居民,涉嫌合同诈骗,他自己坚持认为是经济纠纷。我听了他说的qíng况,觉得他被抓起来实在一点不冤枉。他在三年前跟临江市一家企业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协议提供2000万元化工原料,要求对方先支付600万元预付款,同时在价格上给予优惠,对方将600万元资金打入他公司帐户后,他以原料市场价格上涨为由,要求涨价40%。对方不同意,要求终止合同执行,立即返还预付款。他先是不同意,拖了一年签了一份分期还款合同,但没有执行。这样一拖三年,对方告到公安局,他被抓了起来。这种qíng况是当年体制外各种人诈骗国有企业的常用手法,今天这样的诈骗手法还是层出不穷。通常公安机关都以经济纠纷为由很少立案,因为到底是民事纠纷还是经济诈骗,法律上真的很难认定。因为老朱不认为自己是诈骗,所以并不象207监房那帮骗子一样表现得无耻和贪婪。不过,我对不诚信的人和事一向是深恶痛绝的,因为这个缘故,我与老朱的关系始终隔了一层。同样地,在我后来转移到新监房后即失去了他的信息。

  另一位50岁左右、身材瘦小的我们叫他老陈,典型的临江本地人,被指控贪污1500多万元和虚假注册。老陈原是临江市一家国有商贸企业领导,后来他将这家国有企业改制,自己做了老板,一开始有40多名员工持股,随后他陆续将其他员工的股份收购,变成了持有公司95%股权的最大股东。几年后,这家当初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中型国有商贸企业,发展成了临江市小有名气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年销售额10亿元、年利税总额6000万元。据他自己讲,因得罪了公司所在地的区委书记,指控他当年改制时低价折股贪污了1500多万元,先是所在区检察院侦办,然后移送市检一分院侦办,后来可能因贪污罪搞不定,又追加了一个虚假注册罪。老陈为人嚣张,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因为已经关了差不多两年,算是看守所的老兵了。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以腰间盘突出不能弯腰为由,向邵管教提出申请并得到特殊照顾,不但可以很少参与监房打扫卫生,而且管教居然指定让“小浙江”为他洗衣服!后来才知道,他通过律师让家属送了邵训导10万元。老陈最后贪污罪不成立,仅以虚假注册罪判了两年半,一审判决之时他已经被关了两年三个月,所以宣判后不久即被释放。老陈出去没多久,邵训导就被人检举收受在押人员家属贿赂,法院最后认定其多次收受在押人员家属贿赂共20万元,因其举报看守所王所长同样受贿有立功表现,被法院从轻判处8年有期徒刑。王所长最后被查出收受号称临江首富的周某某家属40万元,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老陈大约看出我略懂一些法律,所以主动找我谈了他的案子qíng况。我发现指控他贪污罪确实有些冤枉,主要是当年企业改制时的资产评估是区商委委托资产评估公司进行的,检方以几年后房产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已经增值的评估结论来指控他当年低价折股,根本就不能成立。jiāo谈中我帮他出了一些主意,但我看不惯他对其他人的嚣张态度,很少主动跟他搭理。他花了100万元请了两个律师,这两个律师铁定每周来看他两次。我相信他为这场官司付出的费用差不多在500万元以上。

  一位年纪不到四十岁的姓huáng,我们叫他“大huáng”,有时开玩笑叫他“蛋huáng”,临江本地人,进来前是临江开发区灵宝镇镇长,被指控多次受贿共39万元,他不仅承认所有指控,而且让老婆主动向检方jiāo出了两张存折共计45万元。他一直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会被从轻判处6、7年,一审被判处10年徒刑,收缴犯罪所得39万元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万元——总数刚好是他老婆jiāo上去的45万元,宣判后对他造成很大的心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