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牢笼_作者:感悟生活(85)

2017-03-16 感悟生活

  061、移送司法机关

  “仔细想想,你还有什么经济问题没有向组织上jiāo待的?”庄卫东cha话说。

  “我没有任何经济问题,请组织上相信我。”我苦笑道。

  “买断工龄的钱呢?”庄卫东又提醒说。

  “对了,1998年6月买断工龄补助了万元。”

  “把这些全部加起来约45万元。是不是?”郝局长接着问。

  “是,出入应该不会超过1、2万元的。”我从不缺钱,也从未算过自己有多少收入,这是第一次比较准确地知道了自己有多少收入。

  “扣除每年给你父母的钱,你还有哪些大的支出?”

  “没有。”

  “外面有没有qíng人、女朋友?”

  “没有。”我接着说:“纪委、检察院对个人私生活也感兴趣呀?”

  “私生活问题往往跟个人*问题连在一起。”刘主任应道。

  郝局长接着问:“2000年1月职工持股会成立时,你实际投资了多少钱?”

  “实际出资50元,期股50万元,每股1元,我一共有100万股份。”

  “按上面的说法,你自己有45多万元,为什么还要向人借10万元入股?”郝局长紧盯着我咄咄bī人地问。

  我一下子慌了神。这正是我让姚丽为我遮掩的,目的是不让检察院打扰给我借钱的朋友,早知我的收入一笔一笔算起来本来可以凑得上,根本不用让姚丽为我撒谎的。本想通过串供做得天衣无fèng,结果画蛇添足,弄巧反拙。这时候,我仍然相信姚丽定会为我遮掩的——这份可笑的自信、轻信,几分钟后即遭到致命打击。

  我故做镇静地说:“家庭购买大件支出、买衣服和平时人际jiāo往,许多地方花钱是看不见的,每年我还向父母寄一些钱,所以当时职工持股会成立,让我入股50万元,我的个人收入不够。”

  “所以向人借了5万元。”郝局长紧紧追问。

  “不,是借了10万元。”我力求跟当初与姚丽商定的说法保持一致,事实上我当初确实向北京的一个朋友借过10万元。

  “你是否跟姚丽说过,如果检察院有人问起你当初入股的钱从哪里来的,你让她帮你撒谎说是找她借的。是不是?”郝局长严厉地bī视着我。

  我顿感天旋地转,所有的自信和轻信被击得粉碎——显然姚丽向办案人员说出了一切。在经过短短几秒钟时间的慌乱后,我决定继续坚持刚才的说法,因为毕竟向人借钱不是违法犯罪问题,而且由于5万元金额太少,即使硬套我一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也够不上立案标准。

  我心虚地坚持道:“我没有这样跟她说。”

  这一本能地保护朋友不受办案人员打扰的错误选择,必定引起了办案人员的极大怀疑,不断加qiáng着对我有罪的心证。

  郝局长紧紧追问:“钱到底是跟谁借的?”

  “就是跟姚丽借的。”我负隅顽抗。

  “你甚至跟她串通好,说钱是用上级公司给你的奖励还的。是不是?”

  我硬着头皮说:“本来就是用这个钱还的,不存在串供的事。”

  我当时虽知这个谎言是无关紧要之事,但仍感撒谎是如此困难。因心虚,说话明显有气无力。仅仅过了两、三分钟时间,就有一种全身就被汗湿透了的感觉。

  郝局长准确地抓住了此刻我心理上的脆弱,突然问:“康达股票违规jiāo易的事是不是你让他们gān的?”

  “不是。”我理直气壮,迅速恢复了说真话时的自信。

  “你到底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我斩钉截铁地说。我本来想说法人股转让是我同意并批准的,流通股协议转让我不知道并且技术上根本就无法实现,但前几次我跟他们讲法人股、流通股的不同,显然他们没有接受或者没有听懂。法人股按净资产价值协议转让并不违规,现在既然是问股票违规jiāo易问题,我决定简单地回答“不知道”就可以了——事实的确也是这样。

  “先吃饭吧。”市纪委刘靖平主任对郝立民局长建议道。

  “行。”郝局长说。

  我这才意识到早过了晚饭时间。

  庄卫东将《谈话笔录》给我。我匆匆看了一遍,发觉记得相当简单,记录内容与我表达的意思没有出入,就按照以前的规矩写了“以上笔录我看过属实。”签了字,按上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