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军嫂的那些事儿_作者:素年一别(190)

2017-02-13 素年一别


沈宜冬一口气说到这里,也有几分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她一向是个好qiáng爱面子的,而且何大力也是她亲自选处的对象,当初也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绝然嫁了过去,现在好了,竟然因为没有生出儿子的原因而被婆家嫌弃,被婆婆整天指桑骂槐,偏心以对。

这些她都是不敢跟娘家说的,特别是沈宜秋面前,因为沈宜秋的男人还是之前家里安排给她自己相亲的,只是那会儿她嫌弃他是个农村的还有一大堆的弟妹家累,而且xing子还跟个木头似的,没有啥手艺,长得还像屠夫。

她死活也不愿意,还是当时婚事告chuī的沈宜秋主动响应了父母的安排,答应去跟安家木头似的儿子相亲,因为这是两家一早就约定好的,平常两家来往也是甚密,都是朋友一样的关系,他们家儿子为着沈宜冬的学业,还特地多等了两年,要是这会儿突然说连相亲也不愿意了,两家的感qíng肯定会破裂,沈宜秋也是不想让父母失信于人,所以也主动站出来。

在沈宜秋相亲到结婚的那段期间,她沈宜冬都是躲着的,她躲到了大姨的家里,那是一幅怕被抓上跟安家儿了结婚的样子。

何大力是她自己看中的,他有一门吃香的手艺,就是各村各乡地去理发,很能说会道,长得也一表人才,走出去别人也会夸上两句。他平常不用出工,队里也记他一份工分,而理发这边也有一些补贴,日子过得比旁人好上不止一星半点,这也是她骄傲的地方,觉得自己的眼光就是高,只是好景不长,特别是她连生两个女儿后。

她自认为她在沈家六姐妹中,长得最亮眼的那一个,过得理应是最好的那一个的。可是在沈宜秋嫁到何家的第二年,就被选成了集体户口,跟丈夫举家搬到了县城里去,成了纺织厂里的一名正式工,拿着工资吃着商品粮,这还不止,她还一口气生下了三个带把的,婆家人别提多欢喜了。

觉得沈宜秋是个有福气的,能gān也能生,会做事也会做人,现在竟成了出嫁的几姐妹过得最好那一个。

沈宜冬怎么能甘心,只能死死地把自己的不如意咬在嘴巴里,不让别人看了笑话去。

只是这会儿,她也是顾不了那么多了,特别是在娘家住得那么舒心,自己的弟弟也当官了,她也不用再受那些鸟气了。

沈家人听完都愣住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回去

这些可是从来没有听她说过。

陈桂枝首先急了,“你这、咋之前都没说啊?”

何大力也是急了,“媳妇,你看、你看这都不是过去了么?岳父岳母是这样的,我娘当时被撞到腰,好半天都直不起身来,大夫说是挫到了,后来也是在炕上躺了半个多月才下的炕,撞到的那个时候我娘难免会气骂两句,兄弟们也觉是心疼我娘,脸上难免带了些对宜冬的不满来,但这都是一时qíng急的,在那个qíng况下。后来还是我想着让宜冬过来住些日子,等我娘消气了才回去。”

“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你们两老,也是不想你们跟着担心,而且我娘那xing子,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等她好了,让宜冬回去说两句软话,也就没事了。也是我考虑不周,没有早些过来。”说着他又是叹了口气,“不瞒您俩说,我娘他们这老一辈的,确实是对男孙看重一点,有时候对待孙也难免会有些偏心,我也有劝过,但是效果不大,她转过身后还是那样。”

“我也只能私底下跟小芬她俩说,不要馋奶那边的东西,她俩想吃啥,我尽量想办法找了来,也劝着宜冬不要太跟我娘计较这个,我最多跑两趟远一些地方,接些事qíng做,给她们母女挣回来。”

何大力果然如沈宜冬骄傲的那般能说会道,看看也不否认矛盾,可把这矛盾安了个合qíng化的容身之所,确实是个人才。

杨培敏也是听到起劲儿。

陈桂枝听完那往前倾的着急姿势,才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也跟着叹了口气,“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语气里已经是是倾向于女婿的说法了,并也种理解他说法的意思在。

沈宜冬却是不这么认为的,她觉得特别地委屈,她自认为自家无论是个人条件还是家境,都不比何家差,甚至因为沈宜光在部队里有出息,而觉得更胜何家一分。凭啥她嫁过去,要受那何家老太婆的气,受其他妯娌的排挤?就因为她还没有生出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