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当军嫂的那些事儿_作者:素年一别(72)
“哟还真是难得看到活鱼,这起码一条有五六斤吧?你战友家是那个上岭村的?那个村可是比咱这边好过。”从厨房里出来的二姐沈宜夏凑过去,啧啧道:“让你带一条,哪变三条了呢?”
沈宜光站了起来,笑道:“哪好意思白拿呢,他们家虽然分的鱼多,但人也多,我留了钱票拿了三条,他们家也是留着要送亲朋,不好多拿。”
姐姐们的孩子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怎么做好吃。
“我娘会红烧鱼,那滋味可好吃了,你们吃过吗?”
“我喜欢炖花生。”
“不要,我想喝鱼汤。”
“正好,三条鱼,一条红烧一条炖花生一条做鱼汤。”二姐的大儿子刘大军拍手说道。
沈宜光拍了拍他后脑勺,“两条鱼也能分几种做法,放心吧。”
十岁的刘大军不解,“那剩下一条呢?”
“要送人。”沈宜光跟几个外甥解释道,“等会儿咱们除了吃鱼,还吃jī吃猪ròu还有丸子饺子呢,大伙可得徜开了肚皮吃,都管饱。”
孩子们欢呼一声,也就不纠结了,就算条件最好的三姐家,也是一个月一两次见见荤腥,哪有这般丰盛的时候?
边上跟姐妹们削着土豆的四姐眼睛一转,笑问,“还有一条送谁呢?”
“等会儿给杨家送过去。”沈宜光笑道,把缠着他的三姐二儿子举了起来,孩子咯咯地笑。
姐妹们对看了眼,脸上闪过无奈。
沈宜香xing子最是冲动,没去看姐姐的眼色,她站过来大声说道:“哥你不能娶杨家女!”
沈宜光把孩子放了下来,转过身来看了看她一眼,脸上跟孩子们笑闹的笑容收了收,“大人的事,小孩子家家别过问。”
沈宜香跟双胞胎姐姐沈宜月,今年已经十八了,正在镇上读着高三。
她对于自己这被视作孩子行列非常不满,跺了跺脚,“哥,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娘她们也不同意呢。”
在厨房里的沈母被小女儿抖落了出来,给大女儿递菜的时候,差点把东西扔在了地上。
她嘴里骂道:“这妮子,嚷啥呢,像是外人听不到似的。”
大姐沈宜chūn最是老实憨厚,她讷讷地说:“娘咱还是出去看看吧,我怕等会儿小妹又说些啥话出来了。”
出来的时候,二姐已经把还要说话的沈宜香给拉住了。
沈宜光扫过几个姐妹的神色,挑了挑眉。
连赶过来的母亲脸上也带有些许慌张不敢看他的模样,他心里也是有数了,“有啥话,咱进屋说吧。”
虽说沈家yīn盛阳衰,但最有主见最qiáng势的还是沈宜光。
沈父沈二牛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革命军人,后因救战友中伤了一条脚,不能再上战场才回的家。
在这之前,因年少离家抱着一腔热血瞒着父母参了军,之后的战火连天,几经让父母的担惊受怕,沈二牛对二老异常愧疚,后拿着国家给的安家费抚恤费,一半给了父母。而另一半,因为他的脚伤就算好了之后也成跛脚的,怕委屈了人家姑娘,所以拿作了聘礼,娶了媳妇。
成婚后,跟兄弟父母一起,没有分家。
此后,媳妇陈桂枝(沈母)接而连三的生女儿,让父母亲非常不满。
陈桂枝觉得自己肚子不争气,对婆婆的责骂也是不敢有丝毫怨气,家里妯娌推过来的脏活累活也全接过来,对于她们的排挤也是默默承受着。
也许她这种逆来顺受的xing子更加助长了老沈家某些人的劣根xing,甚至对她这种索求打骂还延续到了她的几个女儿身上。
活儿是gān最多的,饭从没吃饱过,连娘家里拿过来的礼节被婆婆分了她的孙子们,而她自个的女儿没看过一丁点,还口口声声拿当初丰厚的聘礼钱来挤兑她,这聘礼钱也是沈家老太太心心念念的一桩心事,觉得自家娶得亏了,这个媳妇连个带把的也没生出来。
就算后来生了沈宜光,qíng况也没好多少,这时候又换了一种说法,就是嫌弃她的儿子少,其他妯娌都是两个以上的,这时候孩子夭折率高,觉得一个儿子是不保险的。
沈宜光渐渐长大,xing子变得桀骜不驯,yīn沉狠戾。
一次大伯娘因陈桂枝没能把她的衣服及时收回来,给雨淋湿了,把陈桂枝推在晾衣服的竹杆堆上,把陈桂枝两个月的身孕给推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