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军嫂的那些事儿_作者:素年一别(91)

2017-02-13 素年一别


二姨也道:“你娘说得对,咋样都得有一样的,这可关乎于你以后在婆家的脸面,说起这个我那儿也能拿点出来,要是不够,就开口。”

杨培敏退而求次道:“那行,大件就不用买了,一套被子一套脸盆这些常见的就行了,自己没那么大的头就不要戴那么大的帽子,要不然我自己体面了,而让父母兄弟捉襟见肘拮据度日,我宁愿不嫁!”

她看了眼大嫂,“家里还有三个小的呢,成天的没吃顿好,大人受得了,小孩咋能受得了,吃得差抵抗力也会下降,孩子肠胃弱消化功能也不如大人,更是容易生病,要有那个钱还不如给老人小孩补充点儿营养呢,要不然我受之难安。”

“敏敏……”

家人像是第一回认识她似的。

张名花更是红了眼圈,“我这大闺女哟,你们看看,晓得心疼咱们了……”

大嫂也是眼眶微红,连忙道:“不用的不用的,大妞小妞大人吃啥她们也能吃啥,咱家里的伙食已经很好了,我娘家那边的侄子一天三顿喝稀的呢……”

大伙沉默了会儿。

杨大海看着江二妮道,“亏啥都不能亏孩子,以后尽量孩子做些jīng细的。”

因为杨培敏态度qiáng硬,还以不嫁为要挟,一时间张名花也不知是咋办好了。

最后还是杨大海拍板,“行了,这事就按敏敏说的办吧。”

张名花急道:“他爹!”

杨大海向她抬了抬手示意别急,扫了一眼大家,道:“只不过有一条,沈家送过来的聘礼,咱都给敏敏送过去。”

张名花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脸上露了笑容。

第六十三章 出门

杨培敏还是觉得不同意,她认为留一半在家里就好,父母生养了她一场,怎么样都是应该的,自己拿一半也是全了父母的面子。

如果全拿外人知道也会嚼舌根的,在她前世的小镇上她记得是有这样的习俗,出嫁女不能把聘礼全部拿走,说是不吉利。

也不知这里有没有这个风俗,她也不是迷信,只怕家里会被人闲话,杨大海作为生产队长,被人谈论闲话会影响到他的威信。

张名花看她还要再说,马上道:“这些再说吧,咱也得看过沈家下哪些聘礼再议,行不?”

“可不是,这时间紧急,咱先把姑爷的衣服鞋帽做了吧,我估计啊,最迟后天他们也得过来催婚期了。”二姨道。

众人点头,分工合作。

大家为她的事忙活起来,女人们做衣服鞋帽等针线活儿,男人们计算着物品数量跟价钱。

杨培敏鼻子有些酸。

她是何等的幸运,无论前世今世都有这般疼爱她的家人,就算是父母离婚又怎样,她得到了那么多的爱。

沈家比想象中还要急,第二天一大早就送了两个日子过来,一个初八一个初十。

杨培敏看到后嘴里抽抽,这两个好像没多大区别。

算沈家鬼jīng。

杨家人也无奈了,可以想像得到沈家有多着急。

来回挑了又挑,最终觉得初八日子好一点,所以就订了初八。

没有几天的时间,还好家里人多,大家紧锣密鼓地帮她准备着。

时间越紧,杨培敏的心里越没底,她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但张名花还是发现了。

于是走到哪儿都带着她,让她也参与到自己的婚礼准备上去,“你看衣服的眼光比娘在行,你看看这姑爷做成这样的,成不?”

“你过来看着点,车的时候把布拉直了,那出来的针脚才会直。”

“这是新棉花,得要先压过才能塞进被子里,铺好拉平,包规整,这得自己fèng上,洗的时候还要拆……”

“这针线活你也要学着点儿,女人家哪个不会的?会被人说不会持家。”张名花恨不得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一下子全灌输到杨培敏的脑袋里。

虽说杨培敏有些心绪不宁,但对于张名花的qiáng度灌输也有些接收不过来。

沈宜光过来了。

还是一身绿色军大衣,身板笔直地站院前,正跟着闻那迅而来的张名花说着话。

“婶儿,我过来是想带培敏到县里转转,我娘本来是想给她做两套衣服的,但我想着,自己做的也没有正主挑的更合心意,所以带培敏到百货商店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