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军嫂的那些事儿_作者:素年一别(95)

2017-02-13 素年一别

杨培敏点头,他这个模样莫非是不赞同?她心下一顿,她目光坚定地看着他,“我希望再试一遍,现在高考政策已经下来了,有了第一场,还会有下一场,早点准备着总没错。”

“这事不急,咱婚后再慢慢合计,书那里我给你想办法,正好我两个妹妹也在读高三,到时候你们想来也有个伴,但咱也不知道已经参加过一次高考的人,能不能再参加第二次,是不?”

“那如果可以,你是不是没意见?”杨培敏还是盯着他神色问。

寒冽的北风刮过,把她的话也散开了去,还使人打了个冷颤,沈宜光拉过她前走着,“咱还是先去吃着东西,再慢慢说吧。”

杨培敏把围巾提到脸上遮住了大半张脸,微微点了下头。

虽说是开chūn了,但还是寒冷异常,街头上行人寥寥且脚步匆匆,并没半点过年的气氛。

很快到了国民饭店,两人都点了碗小馄饨,再加了碟杨培敏喜欢的韭菜jī蛋煎饼,沈宜光也就着她的口味没再点其它。

习惯了在室内的暖炕(因担心她的身体家里全天给她的炕烧着),出来chuī了会儿风,手脚都有些僵,即使没有了风口,但一时半会儿也未能缓过来。杨培敏把手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搓着边伸长了脖子看送餐窗口。

“咱咋就在街上说话呢,冷着了吧?”沈宜光把视线停在她白玉般的手上,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拿了下来,递给她,“把手伸里面去暖会儿,咱再叫盆羊ròu汤吧,养胃暖身体。”

杨培敏点头,也不客气,把帽子接了过来,这还带着他体温的帽子,确实好了点儿。

喝着热乎乎的羊ròu汤再说起话来,感觉整个人都有jīng神了。

“敏敏婚后,你有想过随军么?”沈宜光再给她勺了勺汤,问道。

杨培敏从碗里抬了抬头,“你那儿是不是还要打报告申请?没那么快吧?”

沈宜光看着她,“估计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那如果我走了,家里的老人,还没有机会好好相处呢,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伤心。”她看了眼他的神色,慢慢说道。

沈宜光眸光深遂黑沉,往她脸上停留了秒,而后很快地笑着点了点头,“要是爹娘知道他们儿媳妇的想法肯定很高兴,这事咱也问问家里的意见,你看行么?”

杨培敏不好把意思说得太坚定,也作没异议地点了下头。

吃过了午餐,因天气yīn沉了下来,马上下雪的样子,所以也是赶着回家了。

因她说要回去眯一眯眼,所以沈宜光也没在杨家呆多久就走了。

她真的感觉有些困,出去了一趟,手脚也给冻僵的样子,一回到去,就往chuáng上躺着了。

张名花进来看她,“咋啦这是?两人出去闹别扭了?”

俗话说的真不错,知儿莫过母。

也只有母亲会看出她的神色不对。

不过她不会承认就是了,“没有,早上起得早,想补一会儿觉,娘你不知道外面多冷,即使在车里坐着,也感觉到寒气从脚底下钻上来,可冷了,让我躺一会儿缓缓。”

第六十六章 下聘

张名花给她压了压被子,“那行,你躺会儿,不舒服一定得说出来知道不?到吃饭的时候,娘再进来喊你。”

杨培敏点头,目送了她出去,自个儿却双眼放空地发了会儿呆。

沈宜光这态度值得商榷。

这样一想她好不容易鼓起的那一点子结婚勇气,似乎又要退回去了。

第二天沈家人过来下聘礼了,竟然是三转一响的规格!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fèng纫机和收音机。三转一是这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xing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当然这并不包括农村。

几乎半个村子的人家都派了代表过来围观。

“啧啧啧,咱村里还是第一回见呢。”

“我闺女出嫁的时候能有一件已经偷笑了。”

“可不是,这会儿培敏可出息了,比起人家她那考上大学的堂姐看得到摸不着的前程,她可聪明多了,要知道抓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那倒是,书读得再好还不是终究得嫁人,还嫁到上泸去,那边还不知道是个啥qíng形呢。”这明显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他婶这话可说错了,人家以后就是城里人了,哪能是培敏这个嫁村里汉的泥腿子比的?即使是嫁了个军人还不得自己出工gān活?”虽说是反驳了前者,似乎为杨培琼说公道话,但还是透着一股酸话,只不过这对象换成了杨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