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陈正从叮当小超市出来,抬眼便看到院子里放着的一排崭新的木质家具,漆了一层薄薄的huáng漆,格外好看。
杨婧疑惑地问:“哪来的?”
陈正说:“不知道。”
杨婧走上前打量,做工jīng细用心,相当结实,杨婧认出这一排的家具,三扇门带个大镜子的是三开柜,一高一低带一块玻璃的是高低柜,五个抽屉一扇子小门的是五斗橱,带着薄薄窗纱的是菜橱子,方方正正两个抽屉上竖了块方方正正镜子的是化妆桌,桌子旁边放的是折叠椅子。
这一整套的还挺全的啊,杨婧默默想。
“妈,这东西哪来的?”这时,陈正问。
汪丽敏从叮当小超市出来说:“大军送给杨婧的。”
大军送的?
杨婧伸手回指自己,吃惊地问:“送给我?”
“怎么送给杨婧?”陈正问。
汪丽敏说:“当嫁妆啊,杨婧娘家不是没人吗?大军说这套家具是他作为杨婧娘家人,给杨婧置办的嫁妆,多体面啊,结了婚,不就是你们一起用嘛。”
“妈,你怎么就收了?”陈正蹙眉。
汪丽敏说:“我是不收啊,但是大军直接拉进来院子来,大军爸妈又过来说要不是杨婧,他们家就散了,说什么也要送给杨婧,一副我不收,他们就吃不下饭的样子,你让我咋办?”
陈正眉头皱更深。
杨婧倒觉得挺好,大军爸妈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整天念着是杨婧救了他们的命,把“大军打人”这事儿看得太重,杨婧接受这套家具,他们心里会轻松很多吧。
“马上我给送回去。”陈正说。
“送回去gān啥?杨婧受得住。”汪丽敏说:“这年头市面上家具说贵其实也是贵,就是技术活儿,你忘了大军爸就是木匠,桌子椅子凳子啥的,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以前大军厌烦他爸整这些,自从经过大军和袁生生这事儿之后,大军突然长大了,再不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的,也知道疼爸妈了,现在跟着他爸学,经常跟着他爸拎着刨子,锯,锤子的,到人家里给人做柜子的,也能赚钱了,听大军妈说,这是大军亲手做的一整套家具,费了好长时间呢。”
陈正不作声。
汪丽敏又说:“杨婧省不掉要嫁妆的,比外面买的要结实耐用的多。好歹大军一份心意嘛。”汪丽敏说完看陈正。
陈正看向杨婧。
杨婧笑笑说:“挺好,我挺喜欢的。”
陈正默了默说:“我去找大军去。”说完陈正转身出了大院子。
“早点回来,马上就吃饭了。”汪丽敏在身后。
“知道了。”陈正应。
汪丽敏转头说:“现在大军真是变多了。”
“是该长大了。”杨婧说。
“嗯,回头找人把这些拉回山湾村,等到来年正月十六你发嫁时,再拉到新房去。”汪丽敏说。
“这么麻烦。”杨婧说。
“这习俗是要遵守的,最好是让你哥拉回去的好。”汪丽敏说完又说:“还有,过两天结婚前的下小礼也要办一办,陈正把手表、自行车、fèng纫机和收音机都给你买好了。”汪丽敏说。
杨婧疑惑地问:“婚前下小礼?”杨婧想了想“下小礼”貌似就是订婚的意思。
“嗯,不过你不用担心,你作为出嫁的,不露面也行,jiāo给陈正和媒人去办就行。”汪丽敏说。
于是下小礼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陈正就装着笔挺地起来,去找媒人,借了两辆车,带着派出所三位同事,拉着着“三转一响”去山湾村,放了长长一串的鞭pào,引得山湾村的人纷纷注目。
杨家那边虽然有韩淑琴、孙大红,但是基本没两人的作用,陈正早早联系上李主任,李主任找了杨家不远不近的亲戚,过来给杨婧撑场面,热热闹闹一场,之前大家都说杨婧杨东口中的“结婚又离婚”是骗人的,有户口本也不能洗白杨婧,当着面没说杨东杨婧,但是背地还是会谈,如今陈正陈公安愿意娶带着两孩子的杨婧,尽管他们会说陈正眼瞎,可是却着实对杨婧是羡慕,毕竟陈公安长相、工作、家世都是百里挑一的。
陈正早早地就给韩淑琴、孙大红的厨房里送了米、面、ròu、菜,让杨家亲戚掌勺做了一大桌子菜,招待众,韩淑琴、孙大红也凑上去吃的直打嗝,把剩下没用的米、面、ròu、菜全部都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