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的证据更多了,要加上我写的这些故事里面的人,再加上我在艾园认识的人,我相信艾园人的爱都是真诚的。也许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恋爱时的那份轰轰烈烈,也许我们有的人还没找到自己的终生伴侣,也许我们有的人已经结束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我们爱qíng中“真”的xing质。
再次感谢各位跟读跟贴,也感谢帮忙发贴搬砖的朋友,感谢我的儿子huáng米,总是在晚上乖乖地睡觉,以便我有时间码这个故事,更感谢我家的两位奶奶、爷爷还有太奶奶,是他们竭尽全力让huáng米在白天多玩,才使得huáng米在晚上多睡。
最后感谢我的“人中之人”huáng颜,感谢他帮忙发贴、看贴、回贴、泄密。
现在来解读老康,不是因为我突发断背qíng结,而是要回应 LYDIADAI 对 《 三人行 》 的批评。
我这么连篇累牍地回应她,是因为她使用了一些大词,一些虚词,能唬倒一些人,迷惑一些人,不评不足以肃清影响。比如她说 《 三人行 》 中人物的转变很突兀,这种话是很容易迷惑人的,如果两艾不解释,或者仅仅是以“故事是真实的,如果人物转变突兀也是人物本身的问题”来作答,那就等于承认: 1 、人物转变的确突兀; 2 、人物原型缺乏逻辑。
这不仅是往写故事的人脸上抹黑,也是往人物原型脸上抹黑,所以不管 LYDIADAI 高兴不高兴,也不管读者有没有兴趣,更不管有多少人说我‘拽’,我是肯定要就人物转变说几句的。说实话,我还根本没反评她,而是在评 《 三人行 》 ,所以你不用劝我怜香惜玉,放她一马。
如果这是个男欢女爱的问题,那我肯定是怜香惜玉的;如果这是个华山论剑的问题,那我肯定会放她一马;但我是把这当“学术之争”来看待的,而对于学术之争,不管是半个,还是整个,我都是很拽的,因为不拽就不能把事qíng说清楚,就会让谬误流传。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我不写“玩枪”,就会有一些人被 LYDIADAI 的评论所误导,认为 《 三人行 》 的确是罗嗦冗长。我写了“玩枪”,他们就会发现其实找不出一把不该挂的枪,更不用说 1/3 不该写了。
如果你觉得 LYDIADAI 受了冤枉,受了委屈,受了欺负,那你就针对我贴子里冤枉她、委屈她、欺负她的地方写贴评我,我保证把你的贴子公开贴在艾园让大家看见。如果你只是想qiáng调她是好心,那就不必劳你驾了,因为我从来没说过她是坏心。我评的不是她的心,而是她的贴。
LYDIADAI 到现在为止,仍没有指出 《 三人行 》 中哪把枪不该挂,但她也没有承认她找不出这样一把枪来。她说了一系列不回贴的理由,比如天气太热,她没空调,挨了我的骂,被大家等着看惨死等等。除了没空调,其它理由基本上又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我什么时候骂她“无聊”了?谁在等着看她惨死?一个证据都拿不出来,完全是“跟着感觉走”,走得脚不点地,把自己的感觉当成了事实。
所以我一边等着澳洲的天气变凉,一边继续写我的贴,直到我认为把她评论中的谬误肃清了为止。
今天说说“人物转变突兀”的问题。 LYDIADAI 只说 《 三人行 》 中人物转变突兀,但没说究竟是哪个人物的哪个转变突兀,我就不向她挑什么战,又让她指一个出来了,因为她现在没空调,而我有暖气,所以还是我自己来举吧。
先说两个次要人物,一个是崔灵。如果说她有什么“转变”,那可能是指她在最开始出场的时候,显得很甜,“说话的声音尤其好听,软软的,款款的”,而从后来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崔灵说话很“冲”,有很浓的“侦探qíng结”,分析起他人来活象是在分析疑犯。
应该说这称不上什么“转变”,如果要说有“转变”,那是安洁的印象转变了。可能崔灵在刚认识安洁的时候先 SHOW 上一个淑女形像,也可能是安洁自己的感觉不准确。事实上,崔灵早在国内就爱读侦探小说,尤爱阿茄莎 - 克里斯蒂,曾为自己取英语名“阿茄莎”,所以她后来的表现可以说是入qíng入理,没什么突兀的。
再说木亚华,如果说她在故事里有转变,那可能是指她最初想“染指”老康,而后来变得竭力帮助安洁“染指”老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