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妈恍然大悟:“可能就是小时候被你们吓唬多了,吓出胆子来了,我现在彻底不怕‘别人不喜欢’了。喜欢就喜欢,不喜欢拉倒,WHO CARES?”
米妈转了一圈,请各位家长忆苦思甜,传经送宝,结果什么高招都没学到,只得到一个“尽qíng溺爱,听天由命”的印象。
后来,不知道是谁兴起的,米爸的脸就成了huáng米的“怕角儿”,每次需要吓唬huáng米的时候,几位女家长就会满脸敬畏地指指米爸,说:“看爸爸的脸! 爸爸不高兴了,快别这样了—-”
这一招还挺管用,huáng米会小心翼翼地瞄爸爸的脸,虽然在米妈看来,爸爸的脸上全都是受害者的无辜,但不知道huáng米看出了什么,总之就怕了,然后就讪讪地改正错误了。
米爸觉得很冤,私下抱怨说:“你们怎么要拿我当恶人?怎么不叫他看你们的脸?”
米妈辩解说:“我们几张脸都这么明目皓齿,灿若桃花,哪里能起到威摄作用?你的脸好歹总有些铁青色可以唬人,谁叫你长胡子的?”
米爸抗议了几次,奶奶太奶奶都改正了,但米妈痴心不改,遇到需要吓唬huáng米的时候,仍然是“你看,你看,爸爸的脸”,米爸没办法了,只好木起一张脸,充当儿子的“怕角儿”。
“爸爸的脸”派上用场的时候并不多,不知道是huáng米听话,还是米妈太“弱爱”了,自己的儿子嘛,怎么看怎么好,没什么要“扳正”的。比较用得上的就是出门到“磨”(MALL)里去玩的时候,需要说服huáng米穿上“尿裤裤”(DIAPER) 。他在家里通常不穿,因为很小就开始“把尿”,他知道拉尿前发警报,大人也很注意察言观色,到时候就带他去洗手间,所以他很少尿裤子。再说都是自家的地毯,就算被儿子尿湿了,大家也不在乎,反而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但在“磨”里玩不同,huáng米玩起来高度投入,有时会忘了拉警报,那里是公共场所,厕所不象家里的那么近,很容易尿在地上,只好穿个“尿裤裤”,以防万一。
但huáng米最不喜欢穿“尿裤裤”,每次出门之前,都要磨一番嘴皮子,劝说他穿上“尿裤裤”,如果道理讲尽了还不肯穿,米妈就把爸爸的脸搬出来:“看爸爸的脸!”
爸爸又被做了稻糙人,万般无奈,只好严肃地说:“快穿上,不穿不能去‘磨’里的—-”
有次huáng米倔上了,一直“NO,NO”地不肯穿,米爸只好一直木着脸,坐在沙发上不起动。huáng米避开他爸,到几个女家长那里去求qíng:“妈妈,磨! 关嘛,磨! 归嘛,磨!”
声音细嫩得近乎哀求,几个女家长早就心软了,但大家做惧怕状,看米爸一眼,全都不敢动的样子,反反复复就一个政策:“爸爸说了的,不穿尿裤裤不能去‘磨’里玩”
太奶奶看huáng米四处求qíng太可怜,想转个弯:“算了,这次不穿吧,下不为例。宝宝,到了‘磨’里,记得早点叫‘批’啊—”
米爸大义灭亲地说:“不行,不穿尿裤裤,就不能去‘磨’里玩—-”
huáng米求了一圈,没有求动一个人,只好自己跑到门边去张望,指着停在外面的车说:“车车,磨—-”,宛如坐监的人渴望自由一般。
米爸的眼泪都快出来了,但咬牙坚持着。
huáng米也不告饶,一个人趴在沙发上,闷头不吭声,几个大人各怀鬼胎,不知道这事该怎么了结。最后太奶奶再次出来“转弯”,拿了尿裤裤,连劝带bī地给huáng米穿上,又牵着他到米爸面前,教他说:“爸爸,我穿了尿裤裤了,我们去‘磨’里吧—-”
huáng米还没说出这话,米爸已经跳将起来,抱了儿子,左亲右亲,边往门外走边说:“儿子,爸爸也是没办法呀,你不穿尿裤裤,把‘磨’里的地毯打湿了,警察叔叔要抓你的呀—-”
艾米:huáng米的金牌梦
米爸米妈小时候都做过金牌梦,不过那时对“金牌”这个词还不怎么熟悉,只知道“冠军”或者“第一名”的说法。
米妈小时候打过很多运动项目的主意,但都是半途而废,或者应该说是“起跑而废”,因为如果以金牌为终极目的的话,那米妈还远远没到半途,都是尚未入门就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