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确很漂亮,房间又多,装修得又好,他看得眼花缭乱,觉得谢怡红的兴奋和满足是真实的,而不是装出来的,他放心了一些,告辞说:“房子很漂亮,恭喜你,还是麻烦你把我车到我的住处去吧---”
“吃点东西再走嘛,我去帮你搞点东西吃---”
他慌忙阻拦:“快别劳动你了,你坐下休息,要搞我去搞---”
他在她那富丽堂皇的厨房煮面的时候,老杨跟儿子都回来了,老杨进来就很洋化地跟谢怡红搂一搂,还在她脸上亲了一下,一点也不避讳人。老杨的儿子长得挺帅的,可见老杨年轻时也不差。老杨介绍说儿子在G城TECH读书,谢怡红对他挤了一下眼睛,解释说:“就是郭老师的那个学校---”
老杨的儿子很亲热地叫了一声“阿姨好”“叔叔好”,还是很标准的京片子呢。老杨见谭维在厨房劳动,连声制止,说不如打电话叫几个餐回来吃,也算为他接风。
谭维勉qiáng呆到吃完饭就告了辞,老杨的儿子开车把他送回住处。他等到国内天亮了之后,就给小冰打了个电话报平安,顺便也汇报了谢怡红结婚怀孕的消息。
小冰说:“呆子,连谢怡红也不要你了?那只好我来收容你了。”
艾米:同林鸟后记 2007-07-18 07:07:36
“同林鸟”源自“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的成语,所以这个故事是有关夫妻的。一直处于前台的,当然是谭维和小冰这对同林鸟,但故事里也写到了好几对别的同林鸟。这几对同林鸟,碰巧代表了不同的夫妻类型,有“志不同,道不合”的谢怡红和常胜,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蓝老师两口子,有“乐极生悲,盛极而衰”的叶紫眉和她的“青年企业家”丈夫,也有“心有天高,命如纸薄”的名牌大学高才生谭师傅和他的患难之jiāo谭婶。
但我写这几对同林鸟,并不是为了给各种夫妻类型找个代表,而是这几对同林鸟都跟谭维和小冰的故事有关。所以说生活有时比构思最jīng巧的小说还要jīng巧,比qíng节最离奇的小说还要离奇。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所谓“小说”虽然是由作者“编”出来的,但作者的想象也是源于生活的,没有生活,就没有想象。想象可以折she生活,反she生活,扭曲生活 ,美化生活,但都离不开生活。
“夫妻本是同林鸟”这个成语原本是比较灰色的,历来人们用这个成语的时候,都是想表达一个比较负面的感想,即夫妻毕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而是两个本无关联的人,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 / 世界,被婚姻捆在了一起,就象同一个林子里的鸟一样,和平时期大家都在一起快乐地飞,但“大限”来临的时候,就顾不上彼此,只忙着自己逃命了。
《 同林鸟 》 故事里的几对夫妻,都遇到了可以被称为“大限”的灾难或者变故。蓝老师、叶紫眉还有谭师傅选择了“一起飞”,小冰和谢怡红选择了“各自飞”。不论是一起飞,还是各自飞,可能都是有利有弊,很难说谁的决定就一定英明正确,谁的决定就一定一无是处。
“同林鸟”原本是个“暂名”,但这个“暂名”一路“暂”了下来,变成了故事的“学名”。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准备找个更好的名字的,后来觉得这个名字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是能够囊括故事里的所有人物,我也就懒得再找什么“更好的名字”了。
我已经说过,我码故事,从来不去想什么“中心思想”,有人叫我码她 / 他的故事,提供了故事梗概,我觉得艾园的朋友可能会喜欢,于是我就码起来,至于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去想,更不会为了说明这个“什么”,就篡改故事,或者添油加醋。
一个故事,尤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究竟说明什么,其实不是码字的人说了算的,不同的读者会觉得故事说明了不同的东西。比如 《 同林鸟 》 ,有的人可能觉得故事说明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动不动就处于“失物招领”的状态;有的人可能觉得故事是在抨击中国现行的保险制度;有的人可能觉得故事说明夫妻应该互相扶持,而不要轻言离婚;还有的人可能觉得故事说明爱qíng可以有空间上的并存。
我写这个故事的初衷,跟我写其它几个故事的初衷一样,只是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人,他经历了这样一些事”,绝对没有要大家从中总结什么经验,吸取什么教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