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暖坐在豪车里,将仅有的一些桃源郡的资料从脑袋里翻了出来,然后讲给用法语讲给芭芭拉和爱德华听。那两个老外虽然多多少少听过一些,不过没有这次听得那么详尽。
“那乞巧节呢?”爱德华不同于芭芭拉,他没有在帝国生活过,会的中文极少,听不到太深奥的古文句子。但是迟暖的翻译jīng细无比,比以前他听过的任何一个人的翻译版本都要来得好。所以,在听完迟暖的桃源郡的由来之后,不由得又想听有关这次去桃源郡,准备参加的乞巧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大秦帝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们帝国传统节日中最具làng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乞巧节的由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爱qíng故事……”
接下来,迟暖将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翻译给芭芭拉和爱德华听。极尽煽qíng之能事,把芭芭拉说的都眼圈上泛泪光。最后,还是爱德华抬手将她拥入怀中,柔声安慰了几句。最后,两人竟当着迟暖的面热吻起来……
外国人的开放与不羁迟暖早就见识过了,所以她默不作声地转头看向窗外,心中却一阵窃喜。牛郎与织女被誉为帝国神话史上最悲qíng的一个爱qíng故事,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就会动人。这次加上她的添油加醋,把芭芭拉说的眼光泛泪,也算是报了之前的仇……
迟暖在心中,暗暗地觉得自己小人。不过,接下来的一路,倒是心qíng大好。
*****************
经历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之后,迟暖拎着行李箱,跟着芭芭拉与爱德华从房车上跨下来。放下行李,入眼,四面环水,咫尺往来,都需靠舟楫。桃源郡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迟暖看着阔别已久的桃源郡,仰着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甘甜湿润,完全不同于辰州市的灰尘和汽车尾气的混合气体。
迟暖走到桃源郡的路口,瞧着几艘jīng致的乌篷船停靠在岸边。随手招来了一个船夫靠近,谈好价钱后,这才转身去领芭芭拉和爱德华上了船。
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jiāo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船夫划船有些年头了,泊的又快又稳。迟暖坐在船头,目不转睛地欣赏着桃源郡里的景色。
碧玉一般的水上,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dàngdàng。那一艘艘乌篷船是水乡的jīng灵,更是水乡不可或缺的风景。
船夫将迟暖和爱德华、芭芭拉三人送到了他们制定的水乡酒店前。迟暖扶着岸上的扶手,沿着阶梯先上了岸。接着爱德华将行李全部递给她后,这才扶着芭芭拉上了岸。
他们这次入住的酒店,是桃源郡最为出名,也是保留最多传统、古色古香,应该称之为客栈的酒店。瞧着她们上岸,酒店的服务员已经迅速地走过来迎接。男人清一色的武士装扮,短褂长裤加布鞋,而女人则是纱衣长裙、长发轻绾的古装扮相。
迟暖见芭芭拉和爱德华吃了一惊的模样,在旁边笑着解释道:“桃源郡的村民素来有穿古装的习惯,而且极推崇秦风,同时很反感现代化的东西流入村子里……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活在现代化社会的古代人!”</p>
112:女儿心事
112:女儿心事 文 / 米虫MM
走水路,上了岸。将行李jiāo给过来迎接他们的服务员后,迟暖顿时一轻松。跟在服务员的身后,步入一扇略显昏暗的大门后,眼前豁然开朗。
江南多富甲,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江南隶属长江最有利的位置,封建时代,jiāo通四通八达。再加上素有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其中苏锦刺绣更是甲名天下,在这里出国不少历史上出名的富商。
而迟暖所住的这间客栈,据说就是用桃源郡的历史上一位富商的老宅子改造的,有百年多的历史。一路走来,画栋雕梁,玉宇琼阁,果然有百年前的遗韵。比如那铺路的青石板,还有那略显暗淡的影壁,绿纱窗上寒梅傲雪的图样……
芭芭拉定的是一个院子,名为云粹院。整个院落完全是依水而建,远远看去,犹如湖中楼阁。湖面上架着一座雕栏玉砌的石桥,这是通往院落唯一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