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逆_作者:大刀滟/夏滟儿(12)

  他小小年纪,尽管天生体弱,可脑筋清楚明晰,常做二弟煞车。

  罗颖则说:“苦的东西,就别搁舌尖上,把它吞了,晓得不?”又附上一句:“可那苦滋味,千千万万不能忘记。”

  吞,口字上头一个天,天威压着,岂能开口?

  但凡吐了一星半点,都不叫吞。

  事业仓促之际,罗颖顺利诞下孩子,取名湘叆。

  除撷相爱谐音,对内外表达对丈夫自始至终未曾生变的qíng谊,更因叆字意为云多而昏暗,正是他们如今写照。

  可她相信终有一天,叆叆散去,破云见日,他们一家四口,能有更好生活。

  为此,她月子未满,便不顾外头甚嚣尘上的传言,与昔日小生重拍合演当年盛极一时的武侠剧。可这回她改了剧本,女角由她亲自看中的新人担纲,她则出演魔头,一些原本期待她重现昔日侠女风采的戏迷反弹,加之男星前东家提告,使一切蒙上云尘,不见希望。

  罗颖一意孤行,她说:“若被牵制就不做,那永远没机会证明能行。”

  于是一伙人静静做戏,直到开播,所有观众均震撼、惊艳了一把。

  那是个仅有三台的年代,街头巷尾谈论的全是这出剧戏。剧本巧思,迂回曲折,小女星独扛大梁,得了小罗颖美称,罗颖则从侠骨风范一下变成大魔头,教观众难以适应之余,亦展现了她的铮铮戏骨。

  尤其死前那句不甘呐喊:“人生呐!我不过为自己争口气,错了吗?错了吗?”传遍街头巷尾,成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影剧”中,排行前十的经典佳句。

  小罗颖一pào而红,接连演出几部好戏,甚而转入电影圈,逐步往海外发展;罗颖相中的人,即便未成影后影帝,在业界同样有极好风评,绝对没有演不上的戏。

  在唐湘昔七岁那年,同样是过新年,老爷子骤然发话:“今天所有人,都上桌吃饭吧。”

  众人一惊。

  罗颖与丈夫事业成功,尽管唐家庇荫帮助不少,可更多是靠自己打拚,吃酒陪饭,弃下身段,处处奔走,付出许多。

  主桌上,老爷子按往年惯例,首个敬酒,第一杯定是敬帮忙管理事业的弟弟,而敬小辈的第二杯,居然朝向罗颖──

  “很好,人生不过为自己争口气,这口气,你争到了。”

  罗颖不敢置信,受宠若惊,连忙回敬。

  旁人震愕,老爷子新年第二杯酒,代表青睐,敬的竟是个媳妇;第三杯,他举向唐济中:“做人除了会做事,更要会择人,你其他方面不出色,却挑了个好妻子!”

  唐家不若一般家,他们家规森严,唯独对婚姻毫无qiáng制要求,允许自由恋爱。

  可唐济华重视名声名利,选了门当户对的千金女,两人相敬如“冰”,并无感qíng,唯二牵系便是两个儿子与家产,夫妻俩面色铁青,倒是一旁三妹唐济秀凉凉添柴:“嫂子,我也敬你,你这口气争得真好,看来我也该为自己争一争了。”

  后来唐济秀抛却事业管理,远赴法国修习美术,甚而未婚生子……俱是蝴蝶效应,在此略过不谈。

  ……

  至今近三十多载岁月,唐湘昔始终没忘怀那段争口气的日子:母亲在影剧方面打下稳定基础,他接掌衣钵,除了延续并扩大“天演”的规模,更加码开发音乐市场,成立“唐艺”──因为他也必须为自己争口气。

  宣告大众:不倚赖母亲,他亦能有一番作为。

  好在唐湘昔不仅遗传了母亲赋予的好皮囊,更得了一双锐眼,被“唐艺”签下的人,俱是他慧光钦定,曾有街头歌手在他休闲逛街时遭相中,不过短短三年,已有人气小天王之称。

  他红得快,一部分是实力,另一部分……基于他的“付出”,唐湘昔给了不少特殊待遇。

  他不介意爬老板chuáng的人,连母亲都曾被唐家旁枝嘲过贱人,谁比谁伟大?每个人都想为自己争口气,可真正愿意为之牺牲付出的,又有多少?

  相比那些满口假仁假义、不思进取的人,他反而欣赏目标明确的。

  至少别人不敢的,他们敢。

  包含苏砌恒。

  唐湘昔看得出他眼中有渴望,却望不透他渴望的是什么。名利?舞台?貌似统统不是,他拧眉,坐在办公椅上把玩手中飞靶,转了一圈,继而she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