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宓瞬间认识到这其中的价值,眼睛亮起来:“是一种数据存储和压缩的新算法?”
”可以认为是这样。假如一份文件之前所占用的空间是5兆,但是经过我们的算法处理后,只需要占用之前空间的10%,且完全不会影响读取速度。当然,这么形容太夸张了,目前数学已经证明,这个算法只对大数据有效。”
她盯着李知行,震惊地说:“这个思路和想法,需要水平极高的专业的数学人才和大量的程序员支撑。”
李知行打着方向盘,一五一十地回答:“所以我的合伙人里有孙轩,他会回国跟我一起创业,组建技术团队。
“那理论是谁提出的?”
“我提出了想法和大致思路,但真正的数学论证过程不是我做的。”
唐宓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李知行,她是如此震撼,以至于许久无法出声。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有分量的话,就是这样轻描淡写说出来的。
摸着良心说,她从来不怀疑李知行的优秀,也知道他十项全能。正因为如此,虽然两人同校七八年,她对李知行的关注反而很少——反正他什么都可以做到,那里需要自己làng费时间去关注?
在她死死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折腾自己的学业的时候,李知行已经成长到了如此惊人的程度。他的研究成果就算称不上“改变时代的发现”,也足以称为“推进时代的发现”,这其中的意义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尽述,几乎可以列入计算机大事件了。
明明是一起开始的,距离却越拉越大。李知行大学期间到底都gān了什么啊?他参加了数个社团,举办了各种活动,把社团打理得非常棒;他的每个假期都去各大IT公司实习,没有làng费一天;他从大二开始就参加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都做出了成绩,他选修了双学位,都学得很好。
唐宓想,自己还是大大低估他了。
李知行似乎看出她在想什么,解释道:“并不是我很厉害,说白了,是简单的角度问题。好比第一个人想到把火车搬到地下,从而形成了地铁。”
唐宓慢慢收好了心中的震撼。她也不是不能明白。
任何一个天才的想法出现,都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只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李知行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火种。
但是光有火种是不够的,还需要燃料才能让火种发光。
计算机和数学从来不分家,李知行的想法要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
“所以,你找到叶一超?”她问。
李知行摇头:“世界上也不是只有叶一超,我需要的是罗志维。”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李知行一直在思考IT领域内的新盈利模式,他从上大学这几年来,都在为此而努力。他认为IT领域虽然看似被瓜分完必,但其中最大的产能,莫过于后台数据存储和服务这块。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但是存储的效率不佳。
有了思路后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几个月前终于在思路上有了突破,具体的细节涉及大量的数学模型,他本人无论如何都搞不定那么复杂的数学理论建设。恰逢此时,他在数学期刊上看到了一篇非线xing计算的数学论文,恰好和他的思路不谋而合,而论文的作者,恰好是大学校友罗志维。
李知行手指敲了敲方向盘:“非线xing这一块本来就是罗志维的专业方向,他的导师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专家,我跟他提出想法之后,他也很有兴趣,愿意配合我进行配合我进行研究。
和罗志维在欧几里得俱乐部待了四年,他是什么人、数学水平如何,唐必非常清楚。他看上去不是叶一超那种才华横溢得闪闪发光的人,但他对数学的热爱和热qíng,唐宓不敢小看。罗志维是那种喜欢静静思考并且专业方向很固定的,他可能十年拿不出成绩,但是成果一旦拿出来,就非常惊人。举个例子,叶一超是那种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可以得五块金牌的人,罗志维虽然拿不了五块金牌,但是在他自己最喜欢的代数领域,他可以得到满分。
宓放心了不少:“如果是罗志维的话,那就没问题了。”
李知行眯了眯眼:“他确实是很好的选择。只是我需要一个长期合作对象,罗志维对此还心存犹豫。”
“要他放弃纯数学研究,是很难……本质上,他和叶一超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