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行对唐宓的回答很遗憾。这半年来他没过一个完整的周末,一切都要亲力亲为。
在公司业务有了进展才挤出一个周末的时间,却遇到唐宓没空。
“过几周再去,好吗?”妙唐宓安慰他。
“也行,暂时这样了。”
闲聊几句后,两人挂了电话。看着屏幕上通话中断的标志,唐宓脸上的笑容再一次消失殆尽。
她心qíng确实糟糕透顶,但她无论如何不希望把自己的负面qíng绪传给李知行。她自己做出决定和李知行在一起,不是任何人qiáng迫的,也和李知行没有半点责任,外婆给她的压力她要自己化解,绝不能转嫁给李知行。正如李知行从来也没有把他家庭的yīn影带到两人的关系中,她也要尽可能做到这一点。
正如外婆所言,唐卫东第二天的确到了燕京开会,和他同行的还有宁海资管会的几个同事,一行人下榻的酒店距离金融中心不远,舅甥两人在他下榻的酒店对坐无言。
唐卫东宽慰她:“外婆那边,我会照看着,你不用担心。”
唐宓垂着头,都不愿意抬起来。
“我之前就说过,你要外婆跟你待在燕京,这到底是你的自我满足还是她真正想要的,到现在你还没想明白吗?”
“我明白,但是……”
知易行难,道理明白,可是想到头发花白的外婆独自一人在老家,看不到她,心中的难受总是无法想象的。
唐宓说:“我也要一起回去。”
唐卫东叹了口气:“也好。”
会议持续了两天,在周五晚上结束,唐宓请了天假,和唐卫东一起送外婆回到了唐家村。
房子翻修了之后,已经赶得上唐家村新房子的平均水准,房子透光很好,各种电器、家具一应俱全。
外婆此前并不知道儿子已经翻修了房子,吃惊地连连摇头:“其实没必要修的。”
“外婆,你住得好一点,我和舅舅才能放心。”唐宓说。
外婆只叹了口气。
第二天外婆一大早就去查看自己的田地,她离开这几年,大部分承包田都退了,只剩下一两亩水田和自家屋后的一小块菜地,她有条不紊地划分着田地,想着这里种点水稻,那里种白菜萝卜。
村子里正是农忙季节,村民们佝偻着腰在农田里忙活,大滴大滴的汗水从他们的额头上流下来,再滚落到田里。她曾经对这一幕很熟悉,但现在已经陌生了。人人都向往更舒适更安逸的生活,村里的村民们,没有哪一个不希望离开这贫瘠的山村,到大城市生活,只是碍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离开。毕竟,城市和农村的收入相差巨大,生活也完全是两个天地。只有外婆,对这块土地的眷恋之深,其他人难以想象。
有些老人希望和儿女生活在一起,而外婆,只想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尽管她膝下有条件很好的儿子和外孙女,但她认为,儿子和外孙女的地方都不属于自己,世界上只有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才是自己的家——就是这么倔qiáng而又独立的小老太太。外婆觉得自己人生的使命已经全部完成,骨子里只剩下qiáng烈的乡愁。
离开之前,唐宓拿出五万块现金,放到外婆枕头下的布袋子里。外婆不太会使用银行卡,村子里也没有使用银行卡的条件,最好用的莫过于现金。
她很清楚没有大事的话,外婆恐怕不会跟她和唐卫东求助,所以宁可多留一点现金。
“十·一假期的时候我会回来看你。”
外婆摇头:“工作忙的话就不要回来了。”
唐宓坚持道:“我会回来的。”
安排好了一切,唐宓再一次离开唐家村。就像读书时的每一年离开一样,回城的大巴车上,她捂着脸,眼泪夺眶而出,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外婆不要她了,从小到大,她第一次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
|第二十四章|浮生半日闲
从唐家村回京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唐宓整整一天没吃饭,也完全没有吃饭的心qíng,回了家后直接倒在沙发chuáng上抱头大睡,睡得天昏地暗,直到敲门声响起。
她揉了揉眼睛,疲倦地爬起来开门。
李知行拎着盒子站在门口。
她顿时清醒了一点“你怎么来了?”
“电话打不通,发信息不回复,所以过来看看你。”李知行进屋放下外卖,看着她一脸困倦明显异于平常,不由得心里一紧,“怎么了?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