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掰弯国民老公_作者:元小七(24)

  张老爷子又夹了一口茼蒿进嘴,慢慢地咀嚼着,咽下去之后,对小孙女道:“你不懂,这是菜的天然鲜味,没有放jī汤——”

  “不可能吧?”小女儿听老爷子说得这么神,也夹起来尝了一口,顿时满嘴茼蒿特有的微苦清甜,不由展眉赞道:“真的呢,这个茼蒿口味很独特,比别家吃到的,鲜嫩脆香无数倍。”

  一家人你一筷我一筷,一盆中份的上汤茼蒿一下子见了底。

  “小妹,再给我加个大份的上汤茼蒿——”小女儿看老父亲没吃几口,就没菜了,吩咐服务员加菜。

  服务员连忙下单通知厨房。

  同样的qíng形,在别的包厢和大厅,也不断上演。

  李协创背着双手,在厨房指挥着,到了他这样的身份,除了一些特殊的客人,需要他亲自动手,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在厨房把把关。

  一些重要的包厢上完主菜之后,他就空下来,准备回办公室,负责配菜的主厨忽然走过来,叫道:“创哥,今天真奇怪,几乎每间包房都要加菜,而且加的都是青菜——”

  “哦?”李协创一怔,想起今天的蔬菜,是自己昨天新订的货,难道这些菜真有这么神奇?他走到灶前,拿起一双筷子,那边有一份刚炒出来的蒜茸菜心,还没来得及送出去。

  他夹了一根放进嘴巴,慢慢咀嚼起来。

  鲜、嫩、脆、慡,各种各样的味道一齐在嘴里爆发,让李协创措手不及。

  他放下筷子,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通知采购人员,明天夏家庄的蔬菜采购量加倍。

  打完电话,他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后,又觉得心神不定。

  昨天无意中换了家蔬菜供应商,本来以为只比别家好一点,没想到好吃到这个程度。有了这样神奇的蔬菜,国大的生意,肯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只是等同行查到这些菜的来路,国大就没有优势了。想要保留这份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签订合同,让夏久胜独家供货,但是同样的,也必须付出更多的利益。那个夏久胜年纪虽小,并不是好糊弄的人。

  犹豫了好久,终于下了决心。叫来采购部经理,要他准备一份供货合同,陪他去谈一笔生意。

  ※※※

  同样的qíng况发生在村支书夏国庆家。

  上午从夏久胜家带回的菜,中午老婆挑了些菜心,炒了一盆,一家人尝了之后,顿时停不了嘴,吃得那叫一个欢畅。

  夏国庆今年五十三岁,他结婚早,孙子也八岁了。因为老婆宠得厉害,这个小祖宗从小挑食得厉害,喜欢吃大鱼大ròu,素菜是碰也不碰的,所以十足一个小胖墩。

  在农村人的眼里,孩子胖点也没问题,白白胖胖的还可爱,不过让他们烦恼的是,前段时间去体检,居然查到孩子得了脂肪肝。

  医生告诫他们,孩子的营养一定要均衡,不能光吃荤菜不吃素菜,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得更多的儿童肥胖病,比如儿童糖尿病、高血压等。

  这可把夫妻俩急坏了,儿子儿媳因为相信他们,才把孩子jiāo给自己带,如果把孙子带出问题来,那就不好jiāo代了。

  今天炒青菜,厨房里全是香气,连不吃青菜的孙子也尝了一口,于是停不下来,一大盘青菜,孙子居然吃了一小半。

  这让夏国庆夫妇又惊又喜,想着家里还有几斤菜,晚上继续炒给孙子吃。

  等吃完饭,孙子去邻居家玩了,夏国庆坐在椅子上,点了一根烟,陷入了沉思。

  “老头子,你说夏建军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他家的菜味道会特别好?”支书夫人洗好碗筷,走过来坐在他旁边,轻声问。

  “这个我怎么知道?”夏国庆皱着眉头,吸了一口烟,答道。

  “你说会不会是他家搞到了特别的品种,所以菜的味道才这么好?”支书夫人继续追问。

  “这个可能xing最大吧!”夏国庆也是农民,自然知道决定菜的味道,无非是品种和水土这些因素,大家一个村的,水土几乎相同,唯一的可能就是品种了。

  “村里也有人,在种他家的秧苗,据说菜的味道,也比市场买的要好得多,但是与他家的比,还是差了一些。”支书夫人又把打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这个我也搞不明白。”夏国庆烦躁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我知道你外甥在三界包了地,种大棚蔬菜,所以早就想搞夏建军家的种子了,不过这件事没搞清楚之前,你不要动这个脑筋,或许我们都搞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