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掰弯国民老公_作者:元小七(395)

  “还是吃你的饭吧。”丁太太白了他一眼,夹了一片带鱼放进他碗里,催促道。“饭菜都要冷了。”

  “你先吃吧,别管我。”丁书记笑着说道。“来虞城一年了,樟塘镇经济发展慢的问题,一直找不到办法解决,没想到他们穷极思变,倒是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不简单。”

  “哪有你说的这么玄。”丁太太不以为然的说道:“农业合作社,其它地方早就有了,算什么新路子。”

  “你没有留心听。”丁书记今天难得有兴致跟老婆讨论这件事:“农业合作社,自然算不上新东西,我说的新,是指他们订单式合作方法,这既保证了农户得利,也保证了合作社赢利。”

  “是吗?”丁太太是虞城中学的副校长,见识肯定是有的。

  “现在很多地方,也搞合作社,但是形式主义的居多,真正能长时间生存下去的很少,说到底,就是做不到双赢。”丁书记习惯xing地伸出食指朝前点了点。“如果一家合作社靠政府投钱,或者靠企业家、慈善人士帮助,肯定无法长久。”

  “是啊,现在很多合作社,都是政绩工程。”丁太太也明白丈夫的意思。

  一届官员上任,为了出成绩,搞合作社,让老百姓得实惠。但是合作社单靠上面拨款,或者靠官员的私人关系,让企业家来做。

  这样的结果,或许短时间里,老百姓能得到好处,但是官员一调走,企业家自然不愿意再花这个冤枉钱,去填那个无底dòng,合作社自然也就明存实亡了。

  “所以我才说他们不简单。”丁书记笑道。“希望他们走出的这条路子,给其它乡村带来启发,大家一起致富。”

  ※※※

  二舅凭借这个新闻,入了全市各个阶层的眼,夏久胜家的生活却没有因此发生变化。

  他现在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个自然是良种培育基地。

  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后,就会大量向他购买秧苗了,他得提前做好准备。

  合作社确定订单时,跟他通过气。他自然知道每种瓜果蔬菜的订单量,他只要照这个数量,准备秧苗就行。

  这一次的秧苗可能要供给全村,甚至附近几个村子都会来购买,所以数量不是以前可以比的,温悦初步规划了二十多亩地,做为秧苗的育种基地。

  为了运输方便,自然不可能像以前,让农户一株一株来拔,温悦像其它良种基地一样,买了大量育苗盘,将种子直接撒在铺了营养土的育苗盘上,等长到一定大小,让农户买了育苗盘直接带走。

  用这种方式大量育苗,效率确实提高了。

  夏久胜和温悦陪在实验室,看聂红军介绍来的农技师,将实验各项数据整理好后,jiāo给自己,觉得技术成熟了,再jiāo给招来的员工去cao作。

  另一件事,自然是建农家乐餐厅。

  农家乐餐厅建在水库边,离四合院也不远,走路过去用不了两分钟。

  餐厅的房子,主要以木头为原料,配以青砖,看起来古色古香。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除了厨房,用餐的地方全部是半露天式的,里面种满各种花木,每张餐桌,都被绿树环绕,仿佛在大自然里用餐。

  至于厨师,由赵择中从国大挑了几个年纪比较大,喜欢在乡下生活的高级本帮菜师傅。至于杂工就简单了,这些大师傅,谁没有几个徒子徒孙啊。

  因为目标是私家菜馆,所以材料要求比较高。外面买来的材料基本不能用,夏久胜决定全部由大岙自家提供,现在养殖还没有跟上,主要以鱼为主。

  夏久胜回了老家一趟,将池塘和排水沟的鱼和泥鳅huáng鳝,捉了一大半过来,养在这边的水库和排水沟里。

  至于蔬菜,夏久胜在餐厅边上,建了几个大棚,种上各种蔬菜,平时经常用空间水浇灌,这样菜的品质就跟普通的有差别了,也提高了私家菜馆的档次。

  至于种植的问题,这里的面积比老家后院小得多,可以jiāo给夏爸爸夏妈妈他们去种。

  到了大岙后,夏爸爸夏妈妈没有以前天天供应国大的压力,经常在屋里无聊。夏久胜觉得搞一块地让他玩玩也不错。

  当然夏久胜自己闲得没事做的时候,也会去除除糙。

  ※※※

  餐厅正式完工那天,夏久胜将自己现在能提供的食材,全部拿了一部分出来,请大师傅做了几桌菜出来,招待了大岙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算是对他们最近辛勤工作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