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在_作者:匪我思存(22)

2016-09-12 匪我思存

  直到有一天,上体育课后,苏维请他喝可乐,忽然说:“海林,帮我写封qíng书。”他差点让汽水呛到,看到苏维一本正经,才问:“给谁?”

  平时那样大大咧咧的苏维,突然也有讷讷的时候,过了好半天,才说:“给任意意。”

  郭海林拿起汽水,一口气喝咕嘟咕嘟喝下大半瓶,冰冻的百事,似乎连脑门子都冻住了,有一种麻木的刺痛,渐渐从头顶心里波及开去。他知道任意意,虽然从来没有跟她说过话,但他知道那个穿长裙的女生,有一双深不可测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人,可以将人的目光都融化掉,她那条长裙上绣着一只蝴蝶,走起路来,总是翩翩yù飞。

  那封信,他最后还是写了。

  信是怎么传到任意意手中去的,他并不知道,只是此后任意意就开始有意躲着苏维和他的一帮朋友了。但他从此也令苏维刮目相看,说:“海林,你真是才子。”

  许久后才知道,那封信苏维抄了一遍,然后叫晴川转jiāo,晴川老实不客气的读了一遍,诧异:“苏维,这是你写的?”苏维笑嘻嘻:“我写得出来?”晴川大力的敲他的头,说:“你写得出来才怪。”

  苏维这才将郭海林招了出来,晴川哎呀了一声,说:“原来是他。”

  任意意虽然回避着苏维,可是与晴川关系一如既往的好。那是秋天,教学楼前的花坛里开满了虞美人,这种花红得像火焰一样,薄薄的四片花萼,晴川总觉得像罂栗。她帮着任意意偷偷去花坛里掐了两朵,任意意一瓣一瓣的将花夹在《英汉词典》里,夹成gān花,到了最后薄如蝉翼,是极淡极淡的紫色,就是huáng昏后天幕的那种紫,琥珀一样的冷凝。晴川想起高中时代,记忆里总是有虞美人,大片大片的嫣然火红,没有香气的花,那样美丽,却没有香气。

  ------------

  这里的江景真的十分漂亮,徐长安有点模糊的想起,住在珠江畔的日子。晚上总是一江的灯火,像是天上所有的星都坠到江里去了,波光里潋着闪烁的灯影。她喜欢在露台上抽烟,那样的寂寞,看万家灯火。

  点上第二枝烟,深深的吸了一口,烟糙的气息,熟悉如同老朋友,和谐而舒适。她想起自己第一次抽烟,是十五岁吧。她虚报了年龄在电子厂流水线上,工厂生产一种学习机上使用的游戏卡,她的工作是给卡的塑料外壳贴标签,花花绿绿的标签,上面印着卡通的人物头像。下班后手都懒得抬,连拿筷子时手指都是僵的,不,是拿勺子,至今她还记得那个搪瓷饭缸,初到工厂时她花四块五毛钱买的。刚买第一天就在食堂里被人撞掉在地上,整缸的饭菜被扣在地上,四周都是些人在chuī口哨,她拾起来一看,饭缸已经掉了老大一块漆,心里顿时心疼得要命。

  身后有人大声嚷嚷:“你们别欺负人家新来的。”她转过脸去,她认得他,是她那条流水线上的拉长迟华qiáng。他帮她重新买了一份饭菜,说:“快吃吧,吃饱了不想家。”

  1993年,徐长安十五岁,遇见迟华qiáng。

  在那一刹那,她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十五岁的女孩子,带着一百七十块钱,出来打工,他是第一个跟她提到家的人。

  她其实并没有家,父母都是聋哑人,她七岁时就知道,自己不是他们的孩子,是抱来的。亲生父母是谁,为什么不要她了,她一无所知。在那个闭塞的小镇上,(又鸟)毛蒜皮的小事就是轰轰烈烈的新闻,她一点一点的渐渐听说,听说自己是在十余里外的国道上被捡回来的,大约是过路司机放下的。

  养父母因为残疾没有生育,所以将从别人手里辗转将她抱了回去。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与她没有什么jiāo流,但是对她也算不错,还供她上学。一直到她念到初二,养母得乙肝死了。家里一贫如洗,为了给养母治病,还欠了两千多块钱外债,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天文数字一样的巨债。办完了养母的丧事,她就收拾行李出来打工。养父将家里最后一百七十块现钱塞给她,送她出门的那个早上,还给她打了两个水铺蛋。

  家里的(又鸟)下的蛋,养父母从来舍不得吃,留着换钱,养母每次在她生日时,总给她打两个水铺蛋。她知道其实那不是自己的生日,只是他们将自己抱回来的日子,可是碗中热气氤氲,蒸得人眼睛睁不开,她想到养母死的时候,肝硬化,已经腹水,肚子涨得老大,什么也吃不下去。她想得到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水铺蛋,于是跑到医院外的小餐馆里给养母打了两个(又鸟)蛋,好贵,要三块钱。养母最后还是一口没吃,那水铺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