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西米:“……够了。鳖孙道,你无事献殷qíng,非jian即盗。”
——美食道小号:“嗯。所以你什么时候更新菜谱?:)”
西米把脑子掏了一遍,棠西古镇背靠陵江,产鱼虾,想起一道古菜。这道菜是她在明朝一部食谱里看来的,她尝试做过一次,味道确实鲜美。
自从西家烹饪手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西老头对西家食楼菜品要求就变得苛刻,因为河产生鱼的卫生问题无法解决,感染寄生虫的风险极高,他不允许西米做给客人吃,即便它的味道的确不错。
西米从小有烹饪天赋,舌头、嗅觉的敏感程度超于常人,恰好弥补了身材瘦弱的缺点。因为身材瘦弱,小时候学掂炒锅吃了点苦头,不过久而久之,掂锅的手臂已经紧实,力气是不缺了。
她15岁凭借这道“切脍”,打败了大师兄林南,成为西家食楼的主厨。因为年龄小,西老头从不让她接触客人。所以外界客人都知道西家食楼有个厨神三川,却从没见过真人,更不知道“三川”这个霸气的名字背后,是个瘦弱的小姑娘。
她捧着手机坐在窗户前回忆食谱,认真用备忘录记录。
不知道是不是幻觉,她总觉得对面有人看她。抬起头看对面独立小楼,一楼灯亮着,窗户边好像站了一个人,不过隔太远,她看不太真切。
半个小时后,西米更新微博。
——西西西米:“食不厌jīng,脍不厌细。切脍是中国古代非常流行一道菜,古代人喜欢临水钓鱼,取新鲜鱼切脍,切片切丝都有。但是我的做法呢,是切成片,细丝不够慡,切片可以大快朵颐。将新鲜糙鱼剔ròu去骨,切片,纸张薄厚,再用纸吸取血水,切成形后用嘴chuī,可以chuī起来的程度就成功了。最后是蘸料,chūn天用葱,夏天用芥末,吃法做法有点像日本生鱼片,但比日本生鱼片口感还要好。这道菜到今天,几乎是吃不到了,因为太考验厨子的手艺。”
这条微博一发,美食道的微博观光团抱团降临。
——“终于发菜谱了,所以我们家美食道是要做生鱼片了吗?”
——“是切脍不是生鱼片,楼上你把老祖宗的东西跟小日本比真的好吗?说不定小日本的生鱼片就是学我们家祖宗的切脍!”
——“哇哇,得是切的多薄才能用嘴chuī起来啊?这刀工,太可怕了!所以我们是可以在视频里看见美食道秀刀工,然后用嘴chuī鱼片吗?啊啊啊,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看见美食道的嘴了?”
这道古菜的确有点像生鱼片,但从做法上来看比生鱼片有意思多。菜谱看似简单,但cao作度太难,比如将糙鱼切成纸片薄,非常考验刀工和耐心。
应曲和记下菜谱。
虽然困难,但可以尝试下。
——
第二天西米起了大早,去古镇广场围观《中华至味》的选拔赛。虽然错过了报名,但她还是想碰碰运气,美食界就这么大,也许评委她认识。
她到的时候人已经很多,拨开人群挤进去,看见上百名厨师在临时搭建起的灶台上各掌一锅,油锅滋啦,比赛现场火辣。
有厨师拉面如跳舞,一根根拇指粗面,转瞬间变成穿针细丝。
有厨师刀工飞快,眨眼间用胡萝卜雕出繁杂花饰,迅速装盘。
总之各种花样,围观群众一片叫好。
西米搓搓鼻子吐槽:“这是看厨艺比赛还是看街头杂耍?”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缺点随便检出一堆。
然后引来一片“你行你上,别瞎bībī”的鄙视目光。
评委席有四个评委,三个西米都认识,来自南、西、北城的三大著名美食家,这三位拜访过西老头,她有印象。
第四位评委西装革履,虽然坐着,却比另外三位高出一个头之多,身板挺括,气场倒是不小,握着一支镀金钢笔,低头写什么。
西米看了眼第四位评委的铭牌——应曲和。顿时了然。这个名字她并不陌生,应食轩大老板,据说嘴毒且挑,能在他手下“存活”的厨师都是勇士。
等到评委品菜的时候,应曲和终于搁下笔抬起了脸。
在其余三位评委颜值的衬托下,应曲和这一抬头居然给人一种惊艳感。围观群众哗然,尤其是西米身后一群小姑娘最激动:“左边第一个评委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