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战况太惨烈,班主任有点心急了,连续挑了几组平时成绩很好脑子也灵活的人上去,依然很快就下场了。最后整个中学生队只剩下六个人,而对方还有一大批人。
李逸初一开始就很想玩,但是他不是这个班里的学生,当然不能跃跃yù试地往前冲,现在见大家士气大跌,才试探着问旁边的梁煊:“我们去玩吧?”
梁煊扭头看他:“想玩?”
李逸初点头。
梁煊于是站起来对班主任道:“老师,下一局我和逸初组队去吧。”
高中队的一组女生果然只撑住两个回合就败了,梁煊和李逸初一起走到礼堂中央,准备应战。比赛规则是竞争的双方轮流答题,除了老师和比划的人,观众和回答者都不知道词语是什么,往往比划者手舞足蹈惹的大家哄堂而笑,最后还是没猜出来答案。
李逸初和梁煊组队,顺理成章的李逸初比划,梁煊来猜。老师在小黑板上写了个词语——柳树。
这个词语比较简单,李逸初指指窗外的树,梁煊很快就回答出来。
第二个词语是自行车,李逸初第一反应是模拟骑自行车的动作,可惜他无法双手双脚都悬空,动作一亮出来反倒像游泳。见梁煊没有开口,知道他没有看懂,李逸初脑海里快速想了想,双眼一亮。他往前快速走了几步,然后猛的摔倒在地,然后滚动着到了梁煊脚下。
李逸初是在模仿曾经的一个动作,当初他和梁煊升初中,学校离家的距离远,于是家长让两个孩子去学骑自行车,以后骑车上学。他们俩就在家附近的空地上练习,学会后两个人比赛谁骑的快,李逸初眼见自己要输,就故意吓梁煊,从车子上跳下来咕噜噜滚到梁煊脚下。当时梁煊脸都吓白了,在李逸初滚到他面前之前就刹住车,然后快速推开自行车蹲下身看李逸初有没有磕破身体,李逸初却用手捂着脸不愿回头。梁煊还以为他疼哭了,着急地哄他:“逸初,让我看看。乖。”
李逸初憋了好一会,在听到梁煊都有些颤音了,才笑哈哈的松开手跳起来,左右蹦了蹦展示自己安然无恙。梁煊松了口气,然后就是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不搭理李逸初,一次xing把他教训好了,以后再不敢开这种玩笑。
梁煊嘴角微扬,说出三个字:“自行车。”
观众看到老师翻转过来的黑板后齐齐惊叹,这是怎么猜出来的啊!李逸初那动作和自行车毫无关系!
李逸初颇得意地向梁煊竖了竖大拇指。
接着两个人势如破竹的连续答对了十几道题,甚至到后来,李逸初只要亮出一个动作,梁煊就能不带犹豫的说出词语,这种默契不仅惊呆观众,更是惊呆了写词语的老师,她不得不翻出词典,想找个不容易比划的词语来挑战一下这对搭档。
大学生队在和梁煊这组的对战中输的非常迅速,很快就只剩下两个人。最后大学生队只剩下一组应战,他们比这群学生年长,又是经常玩游戏的,如今还差一步就输掉,面子上都觉得过不去,牟足了劲把希望寄托在最后一组。当然最后一组也没让他们失望,一上来就连续答对几道题,和梁煊组争锋相对。
出题老师现在完全被梁煊这一对吸引,她已经连出几个生僻词,可还是没能难住梁煊,现在她意识到越是生僻越是好猜,反倒是比较平常的东西让人无法快速做出反应。于是老师翻翻字典,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词语——湖面。
每道题有三十秒思考时间,一分半种的比划和猜的时间,李逸初看到题目的瞬间脑子里一片空白。湖面?这怎么比划?
李逸初朝窗子外看看,学校的湖离礼堂很远,他也不可能指着湖水直接让梁煊猜。
李逸初飞快转动脑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眼看着思考时间快到了,他依然没有头绪,只能硬着头皮来。他先伸出两个手指,意思是这个词语有两个字。然后表演第一个字,他左右看看,突然看到底下坐着的同学里有个姓胡的,李逸初立刻指着那位同学,然后再指指桌子上的水杯,两只手一个对着那位同学,一个对着水杯,然后往一块并拢。
底下有学生小声猜:“水壶?”
李逸初没忍住笑出声,连忙冲梁煊摇摇头,并竖起一根手指表示刚才的动作只代表了第一个字。梁煊点点头。
第二个字“面”相对来说好比划一点,李逸初一只手托底,一只手并拢两根手指当做筷子,然后呼啦啦的吃面。
底下又有学生猜:“煮泡面?”
李逸初立刻笑的肚子疼,抵着腰冲梁煊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