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淮收声不语,但也没有明确放弃,场面就这样僵持住了。
过了会儿,他低醇的嗓音透出一丝若有若无的qíng绪:“林小姐,我的祖父在民国时期用两万银元买了幢西式洋房。这幢洋房,便是你现在在镇宁路上的房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陈述,林霂愣住。
萧淮继续道:“祖父在1936年随同曾祖父前往德国旅行,遇到二战而被迫停留在永久中立国瑞士。1937年南京被日军占领,祖父放弃国籍以明示爱国之心,没想到这一举动导致了祖父在1945至1949期间拿不到中华民国入境令,无法回国。”
“1949年9月30日,祖父病逝于瑞士。弥留之际,祖父对祖母说出他曾经在国内与一位苏女士订过婚、苏女士就住在洋房,并恳请祖母能与苏女士取得联系。”
萧淮说到这里,沉默一会儿:“但是祖母拒绝了祖父的请求。”
林霂的胸口霎时涌上些qíng绪,旋又被理智压制下去,除了那只执笔的手悄悄握紧。金色的笔帽倏地受力,毫不客气在她的指腹留下一个明显的圆印子。
年少时对于外婆和萧少爷的故事有许多细节想不通,她现在全想通了。不止如此,外婆遗嘱的用意,她也豁然明悟。
萧淮没有察觉她的异样,往下道:“我读到祖父的日记才知道这一段往事,也花费了一些时间确认苏女士已经去世,洋房的地址就是镇宁路521弄。”
“我知道1949年后内陆实行土地资产重新分配,导致洋房现在落在你的名下。请你把洋房转卖给我,这是我能为祖父所做的唯一一件事。”
林霂听完,视线从萧淮的脸挪回记事本,用力地握住笔,指节泛白,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
“苏女士全名苏绡,是我的外婆。”
“无意冒犯你,你的祖父在瑞士结婚生子,我的外婆却在国内一辈子终身未嫁。”
萧淮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他想追询更具体的细节,手机遽然一阵震动,他选择拒听,手机再度震动,这回他接通了电话,此时林霂看看时间,九点整。
处于通话中的萧淮说的是德语,显而易见在处理工作事务,林霂低下头,在记事本里又写下一段话。
“外婆留下遗嘱,凡遇见萧姓之人,一律不与之来往。我无法将洋房转卖给你,请见谅。”
林霂搁笔,果断地下了车。
第3章 再相遇
林霂当晚接到关怡的来电,好友开口第一句话就犹如平地惊雷:“你和大人物勾搭上了啊?”
林霂:“……”
“我今天拨通萧淮的办公室电话,邀请他吃晚餐,他竟然回答‘我和林霂也算是朋友,不必客气。’” 关怡惊叹道,“你坐过他一回车,怎就成为他的朋友?”
林霂简单地描述一遍搭上顺风车之后的事,完全没有提卖房子时发生的意外:“你想多了,这是拒绝饭局常说的客套话。”
“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只好再次感谢他送你回家,结果你猜他说了什么?”
“猜不出。”
“试试嘛。”
“不试。”
“他说,‘林霂下车的地方有个小水坑,司机应该把车子多挪一米’。”关怡笑嘻嘻道,“我觉得,他好像对你有点意思。”
林霂默了几秒:“他记错人了,镇宁路路口没有坑。”
“啊?!”
“不说了,我要去医院值班,有空再聊。”
话是如此,林霂走到镇宁路路口扬招出租车时,不自觉往地上多瞅了几眼——路面平整,哪来的坑?怎么可能有坑?
有辆出租车驶来,她抛开杂念迎上去,完全没有意识到高跟鞋踩在一处小小的水洼,细泥溅了起来,弄脏鞋面。
也许是楼市处在低谷期的缘故,林霂又回到接待买家看房、结果不了了之、继续接待买家看房的生活状态。
临近年底,莫名其妙的来电渐渐增多。连续两天,她值夜班没有留意手机,下班后发现有几通陌生的未接电话。
号码所在地:慕尼黑。
响铃时长:四十八秒。
她毫不犹豫把号码拖入黑名单,打上标记:透传欺诈。
稍后,林霂的休假申请被医院批准,她开始准备旅行事宜,去银行兑换欧元,申请信用卡额度临调。
银行大厅的电视正在播放新闻,与萧淮相关的两条新闻。
第一条,数家外资投行策略师纷纷预测中国第四季度制造业数据极有可能qiáng势走高,澳元受中国经济正面影响,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