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魏正元出自前朝先太子妃的娘家,魏正元的姑姑乃是先皇原配,只可惜嫁给先皇没几年便得病去了,并未留下子嗣。后魏绾的父亲科举出仕一直做到如今正三品大理寺卿的位置,是位难得的能臣。
“原来是魏家姐姐,每常听母亲提起姐姐,只可惜一直未缘得见,没想到却在这里遇上了。”大理寺卿的夫人和母亲柳氏乃是闺中密友,周宝珍回家后每听母亲提起过去的事,总有这位魏夫人,是以周宝珍现先就对这位魏姑娘亲近了三分。
“前些日子我随祖父母回乡去了,这几日才回来,今天也是听说郡主也给妹妹下了帖子正想着能不能见上一面呢。”魏绾拉着周宝珍的手亲热的说到。
“听母亲说周大哥受了伤,只不知如今伤势如何了?” 魏绾显然也听说了周延青受伤的事,她和周延青也是自小一处玩耍长大的,因此难免要关心几句。
“哥哥已能启程回京了,想必是不碍的。”周宝珍想既然能长途跋涉想必也不会太糟糕了。
“那就好。。。。。。”魏绾点了点头,只是眉宇间露出一丝担忧。
这时湖边的柳荫下有琴声传来,周宝珍抬头望去就见许多人都往那处去了,心想想必那处就是四姐与吏部尚书家的小姐斗琴的地方了。
“表姐,魏家姐姐要不咱们也过去看看吧。”说着周宝珍伸手往那处指了指。
明华郡主自裴熙走后一只若有所思,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倒是魏绾抬头朝那处看了看,又侧耳听了会儿才笑到:“这会儿弹琴的想必是你们家四姑娘吧。”说着朝周宝珍看了一眼眨了眨眼睛说道:“我劝妹妹这会子还是不要过去的好,免得四姑娘一会儿面子上下不来。”
周宝珍闻言有些诧异,心想四姐的琴技自己是知道的,虽不说出神入化可在她这个年纪就技巧而言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了,难道那位尚书家的小姐还能远胜于自家四姐不成?
似是看出周宝珍的疑惑,魏绾便主动为其解惑。
“其实说起弹琴这事来有时候技巧倒是其次的,关键还是qíng感和领悟。你家四姑娘技巧自是无可挑剔,只是她一直自视甚高又是个xing急好qiáng的,至于那位谢姑娘,她自小丧母家里又有个厉害的后母,所以她虽顶了个嫡长女的名头,可日子却过的不甚如意。。。。。。”
虽然后面的话魏绾没有接着往下说,可其中的意思周宝珍却是听明白了,自家四姐一直过的顺风顺水,加上她人又好qiáng,只是一味的在技巧上下功夫,殊不知到了一定程度技巧倒是末流了,这也便是匠人和大家的区别了。
果然,四姑娘一曲终了虽说技巧华丽可并不能让人有所共鸣,倒是后起的琴音初听朴实无华,再听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自来最动人者唯qíng而已。
周宝珍虽说惯不在这些事上用心,可也知道自家四姐又输了,因朝魏绾眨了眨言,拉起神游天外的明华郡主三人悄悄往别处去了。
因着这点共同的小秘密,周宝珍和魏绾瞬间便觉得亲近不少。
“唉——”周宝珍叹了口气。
“好好的妹妹做什么叹气?”魏绾看向她有些不解。
“如今看来那谢家姐姐也是个兰心蕙质的,只可惜命不好。。。。。。”周宝珍自己日子过的好,向来见不得人受苦。
魏绾看着一心替人担心的周宝珍心想到底是年纪小,日子又过的顺心心地才会这般单纯又柔软,殊不知这世上的事有时也并不如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就说那谢大姑娘,她自小丧母固然可怜,可是她能在那样厉害的后母手底下活到现在,并且在京里颇有才名自然也不是个简单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折腾半天,总算在阳台给自己弄了个书房
姐现在新书房码字,心qíng颇好
没准哪天能成个阳台“文豪”的说 哈哈哈 脸红羞涩中。。。。。
☆、善心(二更)
午饭时,周宝珍果然就见自家四姐带了丫头一脸不高兴的走了过来。
“喏,物归原主——”四姑娘指挥着让丫头将琴抱了过来jiāo给跟周宝珍的人收了,这才脸色难看的坐了下来。
幸好众人都知道她的脾气,因此也无人和她计较什么,只一起说些别的,并不提起跟琴有关的事qíng。
只不过有些事qíng你不说不代表别人也不说,有几个文官家的小姐围在一起议论刚才斗琴的事,对于四姑娘自然有些话就不那么好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