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此人脚步一动,径往花厅中走去。御剑的声音亦随之传出:“一别经年,文相越发清健了。”
屈方宁全身一僵,几乎不敢相信:“文相?难不成是那……南朝宰相文僖么?”
那人长揖到地,恭声道:“不敢,都是托将军的福。还没问将军贵体金安?”
御剑懒懒道:“我有什么好问的?坐着说话罢。堂堂一国之相,何至于跟我们糙原蛮子如此客气?”
文僖连称不敢,道:“将军说笑了。将军英威神武,德沛寰宇,下臣惶恐,不敢与将军平坐。”
屈方宁听了这几句对答,再无怀疑。见这位当朝第一权相在敌国将领面前卑躬屈膝,满口谀辞,心头如重千钧,又兼愤怒憎恨,暗自切齿:“老皇帝是瞎了眼吗?怎么找了这么个狗东西当宰相?”
御剑也懒得跟他啰嗦,挥手道:“闲话少叙。我问你,huáng惟松党羽近日动作频频,广结盐政、漕运、关税、织造、赈贷一众监司官员,所为何事?”
文僖惊道:“竟……竟有此事?huáng惟松为江浙粮运一案,上月才与漕运总督刘汝衡撕破脸面,互揭其短,抖落昔年旧事,闹得沸沸扬扬。他这是……为挽回颜面不成?”
御剑冷笑一声,道:“那王斯远与钱雅和结jiāo多日,亲如一家,文相想必也不晓得了?”
文僖袍袖颤动,深揖道:“将军恕罪!下臣愚昧,一时失察,还请将军见谅。”
御剑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却不开口。屈方宁在假山后,见花厅烛影摇动,将文僖举袖不停擦汗的影子投在窗棂上,心中鄙夷之极。
只听御剑道:“好,我一条条问你。huáng惟松主废戍兵法,赵延坚持不允,他便如何?”
文僖偷眼看着他的脸色,迟疑道:“……他罔顾君命,擅兴征役,留戍厢军。下臣已替他拟就奉诏不遵、欺谩擅行等十二条罪状,迟早……”
御剑打断道:“我这戍兵法推行六年,成效如何?”
文僖满脸衷心赞叹,道:“仁慈宽济,百姓将士,无不感恩戴德……”见御剑神色漠然,忙改口道:“三军动相牵制,将帅互不识面,圣上深喜之,以为江山永固之道。”
御剑道:“你也不必说得这么好听。我教你推行此法,本来也没安什么好心。三年一期,分遣轮换,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屯驻无常,号令不通。几个老弱病残,大江南北走了一遭,打起仗来,连自己的帅旗、大麾,都不认得。不过贵国本来就不讲究甚么兵qiáng马壮,朝堂之上,说话都是几个病歪歪的文人。对我这番苦心,未必有文太师你认识得这么深。”
文僖连声道:“是,是。不敢,不敢。”
屈方宁在外听得这戍兵法的厉害,震惧难言:“这是……抽空兵力,亡国灭族的毒计!”脊背一阵冰凉,罗衫早被冷汗打湿。
只听御剑道:“huáng惟松识破个中奥妙,也不稀奇。他这个人城府极深,既有眼光,又不失手腕,小心翼翼又无所畏惧,尽忠而不愚忠,我是很佩服的。”
文僖大是不自在,举手在嘴边咳了一声。
御剑瞥了他一眼,道:“不过比起伶俐、知趣、识大体,比文相就大大不如。嗯,huáng惟松背着赵延,留戍了十万厢军。他哪来的钱?”
文僖连声称谢,道:“huáng惟松一党贪枉无度,抽调关税,哄抬粮价……”
御剑笑了一声,道:“文太师,十万官兵屯驻cao练,这开支使费,是甚么数目?你身居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点小钱难不倒你罢?你贪个十万兵给我看看?”
文僖思忖片刻,大惊失色:“huáng惟松他……他这是……要结党抱团,牟取bào利,以便……以便……这岂不是私囤军队、谋逆犯上的死罪!”
御剑冷道:“谋逆犯上?文太师是要参他一本怎地?赵延要是肯动他,还等得到现在么?你以为那老儿三迷五道,招了一群神神鬼鬼的道士进宫,丹炉一烧,香烟一chuī,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几丸长生不死药,就把脑子吃坏了不成?”
文僖额头上的汗又冒了出来,只得点头不迭,连声称是。
御剑道:“我南下之时,见家家户户贴着甚么‘鬼虎相啖’图。贵国百姓憎恶huáng惟松,尤甚于我。嗯,兵力疲弱,割城失地,总该有个背黑锅的!这黑锅他是替谁背的,赵延心里清楚得很。一个这么好的靶子,赵延舍得砍了他?换了我,我也舍不得。他亲遣心腹,结jiāo富勋,借以养兵,这其中未必没有赵延的默许。你也别想着一举扳倒,反正他们要从漕运、织造中捞钱,少不得囤积居奇,结团掠取,到时自有文章可作,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