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遇上王_作者:亡沙漏(162)

2015-11-24 亡沙漏 娱乐圈

“惩罚还是宽容?”
“私人领域,No comment.”顾东林又笑了,把手一摊,“你看,在你们的潜意识里,对他真正有惩罚或者宽恕权力的人是我,最应该生气的也是我,弄到现在倒是我站在中立的角度看这个事情,广大群众代行其职深陷其中……这个事情,很有意思,可以研究。”
娱记们刚刚还被他逗乐了,此时脊背发寒,觉得自己倒很像小白鼠。
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愤慨的声音:“请问你们作为同性恋还如此高调地出柜,不觉得这是一种罪恶么?
顾东林瞬刹做出大惊的表情,心中大喜。
段榕被爆出这些艳照来有两个重点词:一,多个chuáng伴;二,同性恋。他必定要借防御阶段模糊前者,然后循着机会锐化后者,将人们的焦点从多个chuáng伴拉到同性恋上。鉴于同性恋问题在当今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段榕在今天被抹得越黑,冲突越qiáng烈,一旦同性恋问题开始纳入探讨,“社会弱者”这种身份作为一种博弈和博取同情的资本,极自然地激起人们天生同情弱者的心理,围观者在选择上会倾向于支持和帮助他们,客观上起到制止事件向恶行发展的作用。
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甚至他有这个自信不但停止泼黑的过程,而且被扳到一个极其正义的地位。而他现在终于等到了机会,眼里自然是jīng光一闪,段榕却急着站起来想停止发布会,被顾东林按了回去。
“‘罪’这个词本身的前提是律法,只有律法的体系,才有罪的概念。很明显,现在中国的法律并没有提及‘同性恋是罪’这个明确的条款,而且我还可以非常清楚明白地告诉你,同性恋永远也不会在一个儒家社会中被提上法律,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个问题。那么我想,你提及的‘罪’,应该是道德意义上而非法律意义上的。事实上,在伦理的历史流变中,真正给予‘罪’以道德意义的,是什么?是宗教,是超出人法的神法。是基督教的托马斯·阿奎那,犹太教的迈蒙尼德,以及伊斯兰教的伊本罗斯德,这三个人,在神法原有的道德框架内,加入了俗世的‘罪’这样一个概念,以增加神法对人的裁罚权、约束力,这才让道德变成有qiáng制性的命令。
“但是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上帝已死,诸神之争’、由意识形态引导的社会中,宗教也已变成个人的选择——国家是承认宗教自由的,也承认不信教的自由。所以如果要拿宗教的神法来定义整个现代社会的善恶,来将神法加诸于所有教徒和非教徒,那无疑是很天方夜谭的一桩事情。宗教本身的排他性几乎挑起了历史上所有的龌龊战争,他们在法国北部烧死了圣女贞德,在法国南部烧死了布鲁诺,包括二战的种族屠杀,也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绝不可能停战妥协的缘故——宗教的罪,是整个否定对方的存在。当你否定我们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合理性,你要用你的道德来劝诫我,对我有什么用?这太可笑了。这位记者同志,你这是要鼓励我们放弃这两百年所有志士仁人流血流汗建立起的一个更加宽容的中国,而去学本拉登发起圣战么?”
那记者同志直接整个人都傻bī了,真的是整个人都傻bī了。他这个帽子戴的……
顾东林喝了口水,段榕继续弯腰给他倒,顺道躲到桌子下,即使愁苦得要死也憋不住弯了弯唇角。顾东林喝完扯了扯领子,“我刚才有点激动,忘记了我也应当尊重记者同志的意见,特别是宗教信仰,这样整个地否定一个人的信仰没有普遍性,实在太残忍了。我想我应该换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嗯……我想先了解一下记者同志你信教么?你信哪个教?你信哪个教我才好从你的教义出发,来论证你们宗派最初的教宗有没有对‘同性恋是罪’这样一个论题进行过论述。这样可能比较好。”
记者同志赶忙表示您忙,您忙,我不招惹您了,有其他记者接过他垂死的刀剑继续往前奋不顾身地挑战:“有两位知名演员夫妇是基督徒,他们非常反感同性恋,据我所知,圣经中也有对同性恋是罪的描述,您怎么看?”
“圣经中连异性恋都是罪——亚当夏娃出伊甸园结婚生孩子,那还是全人类的原罪,sin,对不对?同性恋跟异性恋比起来,必然是小巫见大巫。”顾东林笑。
全场都大笑。
“旧约中的创世纪与利未记篇提到过同性恋问题,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旧约在讲什么,旧约中的上帝是怎样的上帝,旧约的作者又为什么要写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