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舟抬起枪。
砰——
他大笑着倒了下去。
李成初捂着脖子,没让血蹦出来:“没事,擦了个边。”
他拒绝了包扎,跑到恒河水畔,将王传舟抱了起来。
他懂王传舟的选择。
从他回来的那天起就懂了。
他是回来和自己告别的。
任何人都可能叛变,只有王传舟不会,他说过要将毒枭集团连根拔起,那就是真的连根拔起,连一根毛都不给他们留。
只有身在局中,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最后一个。
王传舟因此入局。
他的心里装着祖国的山河,李成初绝不会担心他叛变,然而王传舟却执意要借他之手自戕。
何其残忍。
“你求仁得仁。”李成初问,“有没有想过我?”
“猎枭”行动取得彻底的胜利,李成初从王传舟手里接过遗书,字字端庄,一看就是早有准备。
——还是没能骗过你。
——我不想死在别人手上,我只想把命交给你。
——我知道你懂。
——此后,将我的骨灰洒在界碑边上,我替你镇着四方。
——从此你于山海间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来看我。
——我这一生,爱祖国如爱你。
“我一直觉得,老王很绝。”结束了拍摄回京的路上,龙放说,“一般人都会说,爱你如爱祖国,尤其像老王那种热血青年。可是老王怎么说的,老王说,爱祖国如爱你。这个顺序就很nice。”
《猎枭》原著很少着色王传舟的私情,就算和李成初亲热似乎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全文上下大力渲染的是他的悲壮与爱国情怀,所以连载途中,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没有后来的那么高,都觉得他没那么爱李成初,最后还让李成初手刃自己,从此悲痛一生。
直到遗书公布,大家终于知道了作者渲染家国大义的原因,就只是为了一句话。
铺垫了几十万字,就为了最后这一句话。
“爱祖国如爱你。”
不是爱你如爱祖国,是爱祖国如爱你。
“老王怎么那么会啊?”龙放一直到进了家门也还念叨着这茬,好像拍一部戏又把当年追更时的悸动找了回来,“是不是和你报的同一个补习班?”
“什么补习班?”季青听他逼逼了一路了,一开始还有心情搭理,后来则是完全不想理了。他在戏里可是真真切切地杀了他一次,手到现在还有点抖。
他好像有点出不来了。
所以他一结束就立马带着龙放回了家,迫使自己远离那个地方,在飞机上的时候,耳边还好像一直有枪声在响。
这种感觉直到飞机落了地,他才稍微好转了些。
连他都如此,更何况是身在其中的李成初呢?
他选择退伍,大概也是如此吧。
季青打开次卧的门:“这两天先睡这边,那边等我明天让人来收拾。”
“收拾?”龙放故意问,“怎么,有什么要收拾的东西呀?”
季青白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地打开主卧的门:“你要不怕吃灰,你就睡这边,反正我不睡。”
他靠在墙上,打死也不进去。
主卧还是龙放走时的样子,连衣服都没捡,这期间他也没打开过门,里头早就落满了灰。
好像定格了时光。
他不想破坏龙放最后留下的东西。
直到这扇门被重新推开。
季青:“欢迎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 结束了。
☆、番外
电影的片尾结束后有个彩蛋,是原著的一个番外。
李成初带着王传舟的骨灰踏遍山河,最后入了藏。入藏的列车上碰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孩儿,和王传舟长得一模一样,他一晃神,才惊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七八年之久。
小孩儿高考结束,一个人出来毕业旅行,很大胆,更大胆的是,他从见到李成初开始就一路跟着他,追求他。
李成初:“……”
李成初到了布达拉宫,问喇嘛,这个世上有转世吗?
原著就写到这里,没有给出答案。
是个开放性结局。
然而电影里改了。
喇嘛说信则有,李成初说他不信。
他走出布达拉宫,被他甩掉的小孩儿又追了回来,李成初再次拒绝了他,并跟他讲了个关于“猎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