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坐在板凳上,小虎跟着析析在院子的花丛里来回地跑。
隔了老远都能听到陈蔚然家的小院子里传出来的欢歌笑语。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陈蔚然可没这么清闲,好不容易从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逃了出来,他可有好多地方要去。
虽然此处祖国的东部沿海,距离经济发达的青城也不过一百公里,可是桃源县城这么多年依旧保持着独有的祥和与安宁。
桃源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丘陵梯田,南部主要是居住区,桃河自北向南缓缓流经桃源县,千百年来,桃河以其独特的馈赠养育了一批又一批桃源人。北部的农业区不仅是种粮食,桃子也是桃源县很有名的土特产,桃河不远的山谷两岸,皆是大片大片的桃林。每逢春季,桃花漫山遍野,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游客。
陈蔚然有时候心想,要是能在这里办一个农家乐,倒也不是个坏主意。
可知易行难,陈蔚然有了儿子考虑事情也开始追求安稳,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陈蔚然现在所在的工作单位收入确实不错。
陈蔚然漫无目地溜达,来来往往的乡亲们都笑着跟他打招呼。在背地里都对这个青年感到佩服,似乎能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混到今天这样,也的确证明了陈蔚然的能力。
没过多久,陈蔚然就来到了母亲的小店。
母亲小店位于桃源县的大集上,对于桃源县来说,这里怎么着也能算得上CBD。
小店生意不错,可能是周末的原因,小店门口慢慢地排起了长队。
都是些家常肴菜,炸鸡炸鱼炸肉,卤肉制品,还有风味的小菜,价格不贵,还干净卫生,桃源县的街里街坊的都习惯了来到这里买些东西带回家吃。
店里只有刘建军一个人在忙,这些菜他准备了一天,就是等着下午饭点儿的空儿能够卖出去。
见陈蔚然来了,刘建军笑着招呼他,“蔚然啊,你怎么来了?你去里面坐着,我这忙完了就过去。”
陈蔚然一向不是个闲人,看刘建军这么忙,他怎么能袖手旁观。
陈蔚然去水龙头上洗了洗手,就开始帮忙卖菜。
陈蔚然负责包装收钱,刘建军则掌大勺,俩人配合默契,小菜卖的很快。
可是肴菜店的生意远比陈蔚然想象的还要火爆,也就刚过五点,刘建军就关门收摊了。
刘建军洗了洗手,就去里屋给陈蔚然拿茶叶,“蔚然啊,几点回来的?”
陈蔚然主动接过刘建军手里的茶壶,倒上热水,“中午到的,析析这孩子赖床。”
刘建军憨笑,“小孩子都这样,析析还好吧?我有些日子没见到他了,估计长了不少。”
刘建军又絮絮叨叨地跟陈蔚然寒暄了一会儿,问问生活方面,又问了问工作上的事。
陈蔚然:“对了,刘叔,您和我妈别太忙!也要注意身体。”
刘建军给陈蔚然倒了一杯茶,“你妈说了,现在不扩规模,每天就做定量的菜,卖完了就关门休息,累倒是不累,就是你妈心情不好。”
陈蔚然和儿子一回来,周美茵就乐不可支,陈蔚然竟也忽视了。
“刘叔,怎么回事?遇到什么事儿么?”
刘建军叹了口气,“哎,还不是你小姑。”
陈蔚然眉头一皱,听到小姑的名字他就头疼。“她又做了什么?”陈蔚然的小姑是陈蔚然奶奶最小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嫁了个工人,小姑这人爱占小便宜,做事不肯吃苦,这些年家庭条件一点也不好。
“前几天,你小姑来店里找你妈,说是要来谈谈分家的事情。”
“分家?奶奶不是二十几年前就分家了么?”陈蔚然不解,老一辈孩子五六个,住都住不过来,哪有什么家分,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出去单过的。小姑因为是小女儿,所以结婚晚,一直住在陈蔚然奶奶家,直到老太太去世了,那房子也落到了她的手里,要分家也是找她分,她凭什么找上门。
“你小姑的意思她要分这个店。”刘建军也很是生气,可是这毕竟是陈家的家事,他一个外人不好插手。
“她在放屁!”陈蔚然一听,有人要打这家店的主意,只觉得脑袋轰的一下。
陈蔚然他爸死后,小姑来家里闹过好几次,说什么周美茵有钱不给他哥哥看病,可就是真的没钱看病,小姑作为妹妹也没舍得给他哥哥拿一分钱。这人死了,倒开始显示兄妹情深了。当年小姑做了很多为难母亲的事情,陈蔚然都是亲身经历,从那时起,陈蔚然基本不跟小姑一家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