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这个话题,气氛变得颇有些凝重。
白深随便找了个新话题:“您是欧美人吗?”
“不,我来自澳洲,墨尔本。”记者说。
听到这话,白深还觉得有点亲切,正想说“我以前在那里念过书”,话到嘴边又突然噎住。
他记得路浔说自己小时候家住墨尔本,而这位记者则说和那个英年早逝的刑警是同乡。
25年前,墨尔本,国际刑警,献身任务。
一切都那么巧妙而戏剧地重合起来。
路浔皱了皱眉头,看向记者,想开口问什么,才发现自己对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几乎一无所知,最后只好从钱夹里掏出照片:“你还记得他的样子吗,是不是这样?”
记者凑近来仔细打量了一番小小的照片,才抬起头:“你也认识他?”
路浔垂下了手,扯出一个牵强的笑:“认识,他......是我父亲。”
记者看着他的目光顿时充满了悲悯,伸手抱了抱他:“祝你好运,孩子。”
记者说他有一些未发表的路浔父亲的照片,找出来之后会传到他的邮箱里。
和记者告别之后,白深和路浔漫无目的地并肩走在路上,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路浔却走得有点儿心不在焉。
“你还好吗?”白深问着,靠他近了些,悄悄握住他的手。
“我没事,”路浔笑了笑,“只是觉得很奇妙,可能像是遇见了一个多年前的老乡。”
“嗯,他乡遇故知。”白深说。
“什么意思?”恕他真的没有学过这句。
“哎,你不是在学中文了吗?”白深笑他。
“没人像我妈那样督促我,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路浔只好坦白。
“这个成语用得还行,”白深说,“往后我来督促你。”
“你?”路浔看着他啧啧两声,“你行吗,我听说很多中国人中文也不见得好呢。”
白深松开他的手往他肩头甩了一巴掌:“那是你。我的水平教你绰绰有余。”
“哟,不得了不得了,”路浔撇撇嘴,“你看得懂原版喉咙梦吗?”
“是《红楼梦》,不是喉咙梦,”白深无情地纠正他沾染着椒盐普通话的发音,“看得懂。”
“那确实够了,”路浔说,“我学中文的目标就是达到能看懂《红楼梦》的水平。”
他说这话的时候,为了确保发音正确,把“红楼”两个字故意拖长了音,甚至显得有点儿咬牙切齿。
“嗯,年轻人,任重道远。”白深说。
路浔看着他,显然也没有学过这个成语。
”你教啊,就现在。”路浔说。
“教什么?”白深问。
“他香芋鬼知。”路浔说。
白深看着他一脸认真地求学的样子,觉得有趣。
“是他乡遇故知,意思就是在异地遇到老朋友。”白深说。
“那我和那个记者是他乡遇故知吗?”他问。
“不是吧,‘一见如故’更贴切一点儿。”白深答道。
“那又是什么狗屁意思?”路浔觉得心有点儿累,就不能不用成语说点儿大白话吗?
“就是见到第一面,却觉得像是多年的朋友,”白深说,“中文里有很多这样的典故,比如‘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还有一句诗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这样啊,”路浔看着他笑起来,“我曾经遇见过一个一见如故的人。”
“是吗?”白深也看着他。
“是。”路浔满眼都是笑意,盛满了碧空般澄澈的蓝色瞳孔。
白深没说话,停下脚步毫不躲闪地看着他。
路浔也配合地看入他的眼底,两个大老爷们儿莫名当街玩起了深情对视。
“卧槽?”白深反应过来,难以置信地没忍住爆粗口,“我啊?”
“不是你。”路浔依旧看着他笑,声音都有点儿上扬。
“不是?”白深有点儿震惊,话都说到了这个当口,就算不是也给个面子好不咯。
他没好气地瞪了路浔一眼,径直往前走,结束了不欢而散的深情告白:“再您妈的见,王八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