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手青就是老三。会煮的话很好吃的,比松露一点都不差,但是很有可能先被毒死。你扔了黑松露,去找一块见手青,你问我怎么看?——神经病啰!”
阿达笑了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啊。不过你厨房为什么做那么危险的东西?”
“学你!”阿杰把见手青小心地放回盒子里,“越是危险越有人想试一试,哎,这就是人性。”
“不要废话了,到底有没有桌子?”
“有!”阿杰只好让步,调侃道:“要不我跟你们一起吃吧,你们两个男的坐一起会不会尴尬?”
“绝对不会,你千万不要打扰我们!”
阿杰啧了一声,想着阿达要在这里过重要节日,怎么都该给他做点好的,“我给你们订一些新西兰生蚝和济州岛黑鲍吧,还想吃什么?”
阿达想了想:“你帮我准备一样东西,不麻烦的,不过你的厨房肯定没有。”
开业两个月后,咖啡馆排队的盛况非但没有减缓,而且队伍越来越长。咖啡馆翻台率低,客人一坐可以半天不动弹,因此整个区域滞留了许多人。店屋门前被人流挡着、居民出行极不方便,街坊开始怨声载道。
老三对阿达道,“我们必须改变方针,照你这样子做饭,外面的人晒死,你自己累死。”
连玉霖:“现在厨房效率蛮快的,问题还是翻台率低,想吃的人太多。阿达要训练厨师、管理食材的渠道,还要下手自己做,只能困在厨房里。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手。”
老三不同意:“再多的人手也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地儿就那么大。”
玉霖吃了一惊:“你的意思是开分店吗?太快了吧。”
“不是。阿达,我在Sapphire看到你以前做的发酵研究,用水果蔬菜做成发酵饮料。”
“嗯,因为很多客人不喝酒,所以我们试验了没有酒精的发酵饮料,有红酒白酒醇厚的味道,但不会有酒精的伤害。”
“听说有很多客人喜欢,不吃饭也特地去餐馆买回家对吧?我觉得这个研究别浪费了,这是个很好的方向,我们可以试做一些轻便的、方便外带的食物,就算不能在店里找到座位,也可以带回办公室或家里吃。”
阿达感到为难,“不吃现做的?那新鲜的东西就浪费了。”
“我们店里还是现做为主,但可以多一些简单的外带食品,方便他们买了就走。这样可以疏通人群,省得吃一顿饭排两三小时,还不一定能吃到。”
阿达每次看到门口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就觉得焦虑,无奈他能力有限,一时不能供应那么大的量。他仔细想,老三的话不无道理,这里不是高级餐厅,不能一道菜卖100新币,限定服务那么几十个人;本来就是大众食品,做成简单外卖也是个解决方法。
他就妥协了。
第52章 贪婪
阿达答应了要研制外带食品,答应的时候很爽快,但要真下手做,却又愁得很。
他这些年来努力精进的技艺,慢慢的都派不上用场了。为了做简餐,他去掉了繁复的搭配、上菜的整体概念与节奏,现在要做外带食物,他连温度的控制都要舍弃掉。
他以前的原则很简单:食物必须在最佳的状态被品尝,最佳状态意味着最合适的温度和新鲜度,他的技能大都根植于此。现在要他放弃这些,他一时觉得无所适从,同行的评价不时在耳边嘲讽着他:米其林三星主厨跑去做三明治,真是一种堕落啊。
阿达看着眼前的肉串,呆呆出神。
他和老三在一简陋的排档吃沙爹。他们要了鸡肉和牛肉两种肉串,这是一种常见的街头小吃,用姜黄粉、盐糖和酱油腌制的肉块,肥瘦相间,用炭火烤得焦黄嫩香,蘸花生辣酱,还会搭配切成粗块的生黄瓜、生洋葱和包在棕榈叶的蒸米饭一起吃。
老三劝道:“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阿达喃喃道:“是啊,凉了就不好吃,温度还是很重要的。”
老三知道他烦些什么,阿达做了那么多年的高级法餐,让他一下子脱离高级餐厅的思维、放下大主厨的身段,确实也难为他了。
他问阿达,“你吃过最好的一顿饭,是什么时候?”
阿达愣了愣,然后摇摇头,“哪一顿最好吃,我说不上来。不过我最想念的,还是妈妈给我做的饭。小时候家里很穷,妈妈在巴刹捡没人要的烂菜叶和鸡头鸡尾煮来吃,我常常吃不饱,觉得自己很惨,别人有的我都没有。然后我妈妈就把我带进森林里,给我摘新鲜的野菜吃,她告诉我,我们哪里穷啦,你看,这里面都是可以吃的。巴刹的菜卖完就没有了,可是森林里的东西,会不停地长出来,摘掉了还会有,吃都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