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意如不吭声,模样却很坚决。一家之主方继庆在旁边蹲着抽烟,最后一点红星燃尽,他站起来走向方其文,没说话,瞟了他一两眼。
方其文善解人意,阿爸一个眼神他就懂了这事需要自己表态。他上前扯祝铃秀的袖子,说,阿妈,我可以在家里的,让阿姐出去叭。
于是方意如南下打工,今年过年才回了一次家;方其文担起了家里大小家务,从洗衣做饭到养鸡种菜。
此时的方其文把鸡从房里赶到院子,又去厨房拎了昨天的剩饭剩菜出来。群鸡看到熟悉的瓦色小桶很快冲了过去,方其文看它们抢食的样子,间或还互相啄一两下,看了多少遍还是不住乐,乐完回房把一家人昨天换下的衣服收拾进铁桶。
这天刚入秋,衣物还是换得勤,全家的衣服能把铁桶装满。方其文仔细把门闩好,左右手分别拎着边沿挂着棒槌的铁桶和一个空的塑料桶,步履轻快地往河边去。
铁桶在河边放下先占个空儿,方其文又往河上游去,在洗衣服前去家里的地摘点中午吃的菜,洗好衣服就能顺便洗菜。
他们家很早就不种稻子了,祝铃秀嫌麻烦,说不如进城打工赚钱,但菜还是会种。这会儿菜地里,皮光滑的三个茄子亮得特别打眼,方其文走近看到茄眼也小,就快老得没法吃,便连忙摘了下来。
摘了茄子又去土里挖了几个土豆和嫩姜放进塑料桶,方其文想着家里还有西红柿和空心菜,掂量着差不多够了一天的伙食,就回了河边。有许多或年轻或上了年纪的妇女已经把衣服捶得“砰砰”响了,她们见了方其文友好地打招呼,手上动作也没停。
一年前她们是会嘲笑方其文的,“男孩儿怎么做我们女人家的活儿嘛”,不带恶意,方言被巧嗓子说得婉转动听。方其文脸红一下再笑一下,和那些土路上田埂间瞎跑乱蹿吼来喊去的男孩都不同,妇女们见了就不再打趣,时间长了也都喜欢他的乖巧懂事。
“方继庆有福哦,铃秀也有福,得了这么省心的男孩儿哦。”
方其文被嘲是脸红着笑,被夸也是脸红着笑。他举起棒槌捶下,做着“女人家的活儿”却一点不娇弱,动作利落,侧颜俊朗。
洗好衣服回到家也歇不了多久,阿爸阿妈中午不回家,但弟弟会回,他得算着时间做饭。
饭是电饭煲做,可菜还是大锅烧。大锅菜本该一人在前掌勺一人在后添柴,方其文一个人只能灶后锅前来回跑。麻烦是麻烦了点,可看到弟弟大口扒饭扒菜,他心里总是高兴更多。
“哥,这西红柿味不太好。”
“西红柿是昨天菜场买的。大棚种的,比不上自家种的好吃。”
“这茄子味也不好,干瘪瘪!”
事实上,方其武吃得挺欢,这话就显得不太有说服力,不过方其文还是顺着他的话安抚道:“味不好就少吃点。这茄子老哩,是之前落下没收的。吃炒茄子里的肉。”
果然方其武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满菜是为引出其他牢骚。他嚼着肉吞吞吐吐地说:“哥,读书……读书真烦人,我不……不喜欢读书嘞。”
方其文夹了一筷子西红柿炒蛋里的蛋给他:“这才刚开学哩!读书多好,那么多人喜欢,你还不喜欢。等家里有钱了,再送你去读高中噢。”
碗里的颜色变得鲜艳,方其武哀嚎了声,拿筷子戳碗嘟着嘴小声嘟囔:“谁喜欢嘞。你喜欢你为甚不读。”
因为是两人吃饭,菜没摆上主桌,他俩只面对面坐在主桌斜前房一个小桌前。小桌本就显得逼仄,现下只有咀嚼声使气氛更沉寂。方其文静了好一会儿才答非所问:“我不读。”
方其武没察觉哥哥的异样,还在自顾自说着:“我也想和阿姐一样打工赚钱,阿姐带回家不少钱哩。”
“你把书读好以后挣钱可比阿姐多多嘞。并且阿姐很累的,你看她过年回来,人都瘦了一圈。”
“瘦点有甚关系。”方其武反驳,“很累很累,说得和你亲眼见过一样的。”
方其文当然没见过。事实上,他长到16岁,连村都没出过。
村前是条铁路,方其文家在村子最西边,离铁路最近。午后,他一人在家,或者扫扫院子,或者把鸡从别人家院子赶回来,或者就搬个板凳坐在门前,透过树杈看火车往来,从南到北的,自北向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