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爱的人是一只青鸾,那个答案就是他的同类,他见到了,就愿意为之啼血而死。
不,不是同类,关于那个答案。邵安将那本画册重新翻开,在第三十三页的故事之后还有一张图,那张图占据了整整两页,右侧艳丽的青鸾在左页斑驳的铜镜前歌唱。
那镜子里没有青鸾的倒影,是青鸾的心如同明镜。
那镜子里不是同类,那就是他自己。青鸾舞镜不是为了同类,不是为了终于遇到一个懂他的人,而是因为看到了自己。
青鸾舞镜,是见自己。
陈亦心,也想见自己。
他也可能选错,海水深处没有他想要的答案,所以他求邵安别让他往前走,不是因为前面是死亡,离开尽管诱人,但带着遗憾的离开是不划算的。
但他又必须往前走,因为真正的了无遗憾也在那里——他自己能懂自己。
能弥补孤独,战胜“无意义”并获得尊严的,也只有他自己。
那他邵安又是什么角色,这么多年,他们的爱。
邵安按住那张,夹在青鸾和铜镜之间的便签。那张薄纸没有被折叠过,背面朝上。
他知道的,不用翻过来,他就知道那上面的字迹端正,那首自己年少时仿写的诗,那首《因为我爱你》。
因为我爱你,所以想要永远的拥有你。
因为我爱你,所以放下了偏执和占有。
他的眼前是五年来的一切,从五月十七的第一眼开始,他的每一个选择和陈亦心的每一个选择,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五月十七开始,所有的选择都指向了今天。
从一开始,那就是爱。此刻为止,那都是爱。
他心中涌动从未有过的全新的骄傲,他为陈亦心骄傲,陈亦心往前走了,他看到了,他会回来。
他也为自己骄傲,他做出了那个选择,他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邵安是被手机的铃声震醒的。他在放映室里安安稳稳地睡了一觉,睡到天昏地暗,懵醒时刻正好接到陈亦心的电话,说他已经入住订好的酒店,就要休息了。
邵安问他,是在哪个国家。
陈亦心说拉脱维亚。
邵安叮嘱,你一个人要注意安全。
陈亦心笑,说他不是一个人。
“我请了个导游,是拉大的学生。”陈亦心简短地讲了下他出机场后是如何被接机的学生误认为是拉大孔子学院的志愿者,那个来接机的很年轻,笑起来很有朝气,人也热情不怕生,聊了几句后就把自己联系方式给了陈亦心,说在拉脱维亚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他。陈亦心想了想,就问他赚不赚外快,给他当几天导游。
“那我就放心了,有人陪着总比一个人安全。”
陈亦心问他:“那你这几天什么安排?”
“我可能去西北。”邵安想了想,“去看看学校建的怎么样。对了,你刚刚说那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没听清。”
“邵先生最近是不是太想我了,所以别人名字听不进去。”陈亦心的语气欢快,“他叫宋渠,是拉脱维亚大学的交换生。”
————————
宋渠出现在以前写过的很短的故事《美好生活》里,他有自己的cp 的。
以及,这个故事还有比较粗长的两章就要结束了呢,真的非常感谢每一条留言评论,让我有动力写到现在,谢谢啦。
第二十六章 菠萝的海
陈亦心去拉脱维亚的日子很巧,他就碰上一个“节日”。
他起先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见外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但那又不是队伍,两路人面对面交错着站在那儿。陈亦心住在酒店的六楼,视线极佳,当他还站在六楼的窗前的时候,他能看到人流在桥上,在马路上,穿过一处校园,他看不到终点和尽头。
是宋渠拉着他融汇进面对面的人群里,陈亦心问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有什么活动,宋渠就站在他对面,那个少年笑起来眼睛也会弯起来,他说再等等,马上就知道了。
陈亦心就站在那儿等,当一本书从他所能看到的尽头,通过一双双手传递到他的手里,他没有等很久。
然后是第二本,第三本,接二连三从每个人的手中传递过去。空闲的时候陈亦心转过头,那是队伍真正的尽头,在新建的图书馆三楼,最后的那个人将书一本一本填满原本空无一物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