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在线对戏的形式基本很少很少用,《陷阱》正是其中之一。
而这种配音过程中一下子卡住的情况,在和铜雀台对戏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如今,类似的感觉再度出现。
“已经连续四个人了都还是这样……”他十分懊恼地在电脑前自言自语。
面对桌上这页标记着“4号”的白纸,心头渐渐涌上来一股焦虑感。
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沈雁能不能赶上,丧失了耐心吗?
是因为自己心神不宁,没办法好好听比赛,好好写意见吗?
或许吧……
但是也不排除选手表演上存在问题。
齐誩摇摇头,勉强写下了几句评语。这是他为了让自己镇定下来,效仿沈雁当初给每个选手写评论的做法。
可惜脑子里乱哄哄的,杂念太多,平时擅长的逻辑思考根本用不了。
眼睛每隔两三分钟就看一下时间,手机也放在手边,希望沈雁会突然打电话回来说手术结束了,马上回家之类的——但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再怎么如坐针毡也好,自己只能继续默默地往下听,往下写。
“没事,反正沈雁已经有一个角色晋级了,这场即使丢掉也不要紧。”齐誩自我安慰。
不过老实说,“白轲”和“萧山老叟”两场比赛非常不同。
选手要在本场出类拔萃很不容易,毕竟青年音用不着伪装,对声线控制力要求低,门槛自然也低。台词功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冲出重围。
齐誩目前四位选手匆匆听完,第一幕都是中规中矩,没有出错也没有出彩。
也难怪……
“我不想死”这类碎碎念的台词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言,彰显不了选手的实力。
拿刚刚下去的4号选手举例,他正是那种典型的“一听就知道是坏人”的人,反派角色苟延残喘的那种狼藉感一开口就出来了。官方的语气提示“濒死”与其说是提示,不如说可有可无,因为在这种场景下角色只要虚弱一点,说话断断续续一点,很容易就能够达到要求。
相对于第一幕,第二第三幕的台词可发挥的余地更大。
第二幕是白轲起了杀机,在下毒之前与方遗声的对话。虽然整体语气上没有大起大伏,但是台词很有内容,值得一听。
第三幕则是白轲在师父萧山老叟面前为自己的卑劣行径辩解。这一幕有相当明确的语气提示,情绪激烈,适合反派的冷言冷语、大吼大叫什么的都齐全,选手们可以痛痛快快来一段爆发戏。
可惜,最耐听的第三幕并没有“方遗声”出现,那么就只剩第二幕可以练习。
那是两个角色对坐小酌的情景——
“方馆主,当初若非馆主出手相救,只怕在下已经命丧于朝廷鹰犬之手,大恩大德,此生不能忘。”
开席前,白轲先行一步点明自己敬酒的理由。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斟上了那杯毒酒。
这里没有任何语气提示,交给选手自由发挥。
“我当初也说过,举手之劳罢了。白兄不必一直记挂。”方遗声答得从容,酒却轻轻接了过去,一饮而尽——这部分是原著里面的描写,不包含在比赛剧本中,齐誩是直接看着小说对的台词。
至此,饰演“白轲”的选手说话都客客气气,在齐誩听来还是比较符合剧情发展的,可以接受。
可是接下来,官方的台词指示是“提出疑问”,而大部分选手真的用了疑问口气。
“举手之劳……馆主怎么能说是举手之劳呢?‘听风馆’离我当日中埋伏之处尚有十八里路,山道崎岖且逢大雨滂沱,馆主想必走得辛苦。”
……
“不行。”到这里又断了。
不应该是真的疑问,而是反问才对——齐誩在底下悻悻摇头,他无法认同许多选手在这个地方的语句处理。自从他看完原著,总会不由自主开始想象书中的场景,一旦碰到对方表演不合脑补的时候他就接不下去了。
开场以来,他遇到过几个演技不错的“白轲”,能稍稍对上一两句台词,暂时摆脱头脑一片空白的状态。
然而每到这种注重细节处理的地方,就立刻出戏。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过于挑剔,齐誩瞥了一眼公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