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渊哭笑不得。袁母并不爱管他,从小采取放养的育儿方式。一直以来,对他的感情生活也没有丝毫兴趣。这几年,有同事做了奶奶外婆,她才对这事热心起来。
“他是我的老同学,也是单身汉。”
袁母一脸失望,转身离开了厨房。
袁父看着妻子的背影,不由发笑:“你别觉得你妈妈庸俗,她也不是想抱孙子,只是看你大了,一直一个人在外头,担心你孤单。”
袁渊帮袁父洗好案板,递过去:“我当然知道都是为我好,我会考虑的。”
袁父没往心里去。自己这个儿子有多会说客套话,多会做表面功夫,他知道得很清楚。
“你啊……”他的声音带着忧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人跟你交心。”
袁渊轻松地笑了笑,以来安慰父亲:“一直都有,别担心。”
袁父也笑笑,不再跟他闲聊。
在家的日子太闲,今年又比往年多了两天,让袁渊浑身不舒服,想要找点事来做。
袁母一直默默观察他,在大年三十的早上,轻声对他说:“你是不是觉得在家无聊?”
袁渊点点头。
袁母笑了:“妈妈给你安排相亲好不好?”
袁渊被她吓出一身鸡皮疙瘩。袁母待人一向冷硬,除了袁渊年幼的时候,她从没笑着自称“妈妈”。
“不用了,过年您就放下杂事,好好休息吧。”袁渊斩钉截铁地拒绝。
袁母自己也有点不适应,咳了咳,恢复了冷脸:“你以为是我着急?你不急就算了。”
袁渊笑着送走她。
没过几分钟,袁母又走回来:“袁渊啊……”
袁渊放下手机,作洗耳恭听状:“您说。”
“和我说说那个给你做饭的朋友吧。”袁母望着袁渊,眼里满满的都是“我不相信那是个男孩子”。
袁渊没办法了,他说:“您等我一下。”接着在自己放旧物的柜子里翻找起来,如果没记错的话,初中毕业照就压在柜子的最里面。
“您来看。”旧照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很清晰,又因为在柜子里压久了,外表灰蒙蒙的。
在一个个青葱的面孔中,袁渊花了点时间才找到陈冬阑。
他愣了愣。
变了……
陈冬阑和从前,大变了样子。
“就是这个?”袁母凑过来,委婉道:“拍照时他不开心吗?”
面容还显稚嫩的陈冬阑,站在一个个笑容灿烂的中学生里头,个头虽拔尖,却并不起眼。他没有笑,看着镜头,因为眉眼间一片漠然,显得眼神空洞。
他仔细回想中学时期的陈冬阑,只找到模糊的片段,陈冬阑坐在教室的中心,也像坐在角落,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他在大学里第一次见到陈冬阑,是在校辩论队新生入队的第一天。
陈冬阑站出来,背挺得笔直,他的语气淡淡的,声音也不大,却给人条理清晰,饱含自信的印象。
“发什么呆?”袁母说,“我看到了,然后呢?”
袁渊回过神来:“他叫陈冬阑,我们是初中同学,也是高中校友,大学校友,现在都在T市工作。”
“那还挺有缘的。”袁母将照片拿到手上细看。旧照片也翻起了她的回忆,那个时候她工作忙,袁父工作也忙,很少关心袁渊,甚至常常将他放在小姑的家里,一放就是一个月。但他没有因此收到伤害,让她很是欣慰。
“你这个同学,他家里可能对他不好。”袁母说。
袁渊诧异:“为什么这样说?”
“直觉而已。拍毕业照是多么开心的事,孩子却连笑也不笑,一定是在家严肃惯了。”袁母不是爱说别人家闲话的人,这样评价也只是有感而发。
是这样吗?
袁渊拿回照片,却没办法再看下去。
无论回忆起哪个片段,陈冬阑都是没有笑的。那段他最无忧无虑,最闹腾最欢快的初中岁月,陈冬阑却不曾觉得开心。
那时的他,到底是怎样的?
一直到晚上吃年夜饭,他心里都还挂着这件事。
袁渊家的年夜饭就只有他们三个人,人少却很热闹。袁父的精湛厨艺是被袁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刁钻口味锻炼出来的,每年都会摆一大桌,从来没有吃得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