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边有零零星星几个小孩子牵着牛吃草,村庄里的鸡鸣狗叫声一阵接一阵。成片的稻田中明镜似的镶嵌着大小不一的水塘,有些水塘边几个放牛的少年挥舞着竹钓杆在钩鲹鱼,丝线在他们的挥舞下,划出一道道银弧,时不时从水塘中钩出一条条活蹦乱跳青白色泛着银光的贪嘴鲹鱼来。
稻田里的秧苗是刚栽下去不久的,有些田里还是水汪汪的没下秧苗,栖落在稻田的几只白鹭鸶突兀地点缀在其中异常醒目。在稻田上飞舞的燕子,时而三三两两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似的落在稻田上空的电线上,时而从埋头吃草的牛背上掠过。从远处山头时不时飞来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在车前倏忽而过,一下子散入到右边的桑园中,无影无踪。山脚下的那些村庄恬然中又透出几分活泼,一群群老太太小媳妇在村前池塘洗衣服洗家什,捣衣声夹杂着锅盆盘瓢声,泼水声应和着谈笑声,隐隐约约钻进耳让崔东旭这个从未来过乡下的城里人甚感新鲜。
马路右边的桑条儿虽然并不高,但坐在车里还是视线受阻,除了一眼的桑条儿看不见右手边的具体情况。虽然桑园和马路之间隔了道引水渠,但那桑条上结满的桑椹看得却很真切,紫的红的青的,在露珠中显得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随着太阳越升越高,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崔东旭跟着前面的校车放慢了车速,也正好让车内几个不安分的女人饱赏乡村风情。
在后半个葫芦里慢慢开了大概二十分钟不到,终于到了目的地――隆宫乡政府。
乡政府是栋二层的楼房,因建造年代太久,显得有些破败,窗户顶上的遮雨棚全都长满了青苔,有些地方还稀稀拉拉地挂着几丝翠绿的杂草,迎风招展,倒让整个大楼有了几分生气。
乡政府坐落在隆宫乡最北端的山脚下,背后面是一大片的竹林,竹林后面是一座大山,前面有条发源于东北方向群山的小河蜿蜒而下,小河对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桑田,东边紧连着山脚,西边以来时的那条马路为界,东边山脚下没有一户人家,村庄原来全在西边那几个山脚下。
接待崔东旭他们的是乡里蚕业办主任马知顾以及他的几个下属,在食堂陪他们吃早餐的间儿,马知顾把隆宫乡的主要情况给大家介绍了一番。从马知顾的介绍中崔东旭他们得知,隆宫乡主要产业就是养蚕业,村民的蚕茧由乡里统一收购,再送到县里缫成丝织成初锦后销往浙江那些布匹企业,由于丝质上乘,源自隆宫乡的丝绸出口很俏。但当地也有些村民会用自己的传统土法缫丝和织绢,最有名的就是“闾丘丝”,以前都是贡品,现在因为数量少,价格较高,那些喜欢丝绸的名人和富豪趋之若鹜。
整个隆宫乡虽然有二十几个村庄,但都是按氏族而居,人数最多的是邱、庄、周三大姓,庄姓和周姓以及其他杂姓的村庄都居住在隆宫乡前半个小葫芦那,后面这个大葫芦里的村庄都是邱姓人,名气最大的闾丘丝就出自邱氏族中。当地有句顺口溜“庄家的女儿邱家媳,周家的媳妇来自西”,说的就是三大姓氏通婚较多,庄家的女儿大都是嫁到了邱家,周家的媳妇大都来自邱家,因为姓邱的村庄大都在大葫芦西边的山脚下,当地人以西边代指邱氏族人。
崔东旭的导师宫亚平名声不同一般,多项科研成果用在了实践中,是庆源市的大名人,也是领导们的座上宾,宫亚平等教授要来隆宫乡开展实践活动县里早已是给乡里打了招呼的,并安排了专人陪同。后来因临时变动改了行程,宫亚平他们几个大教授来不成乡里便也简化了招待方式,知道这些硕士博士来的主要目的是散散心,安排了马知顾来负责接待。
根据隆宫乡的现有特色,马知顾为崔东旭他们提供了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喜欢钓鱼的便安排去六九水库钓鱼。之所以叫六九水库是因为那水库是一九六九年筑成的,在隆宫乡东边画天山和斗犬山的山脚下,面积很大,虽然当初建水库的本来目的是保障全乡桑田和农田的灌溉,但由于隆宫乡山多,到处都有天然而成的小溪小涧,保障农用灌溉根本不成问题,六九水库可说是当年全国大兴水利的跟风之作。反正搁在那浪费也是浪费,乡里便买了不少鱼苗放养其中,水库从来就没有干涸过,里面的鱼多得成灾不说,还长得特肥实,成了乡政府招待上级部门最好的去处。水库离乡政府也不远,跨过乡政府前面小河上的石桥,穿过桑田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