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钢琴协奏曲_作者:慢半拍的铃铛(209)

2018-07-17 慢半拍的铃铛

  此言一出,立刻有人表示同感,更有脑子转得快的,就问:“他们要排的这个三重奏是谁写的?不会也是这个谭硕写的吧?”

  有人回答:“不知道呀,节目单还没开始发呢!”

  还有人道:“听说这人和老张是校友,把老张找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于是众人找人的找人,议论的议论,都没闲着。直到秦海鸥休息好了,和吕立秋陈诉一起上台,准备排练三重奏,台下的乐手们才安静下来。

  这个三重奏已经被三人排练过多次,因此这次走台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谭硕精益求精,排练结束后,又与三人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最后的讨论和调整。乐手们见这情景,就知道这个作品的确也是谭硕写的,都觉得这样的阵容和待遇对于一个作曲界的新面孔来说实在太过奢华了,这无异于中了头彩,还在同一天连中两次。

  走台全部结束后,音乐厅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布置舞台。音乐会的上半场是秦海鸥的独奏和三重奏,因此需要把乐团排练时使用的椅子和谱台统统撤走,三角钢琴的位置也要重新调整。所有演出人员回到后台,提早吃一顿便餐作为晚饭,然后开始化妆、更换演出服。

  在这个众人都很忙碌的时刻,早就换好衣服的谭硕成了整个后台最闲的人,他不愿和陌生的乐手们扎堆,也不习惯跟几个老同学插科打诨,于是就躲进秦海鸥的化妆间里,看着一群人围着秦海鸥忙活,又担心秦海鸥紧张复发,不时和他聊上几句,暗中观察他的情绪。

  晚些时候,绝大部分演出人员都已准备完毕,大家在后台休息候场,有的安静养神,有的谈天说地。吕立秋和陈诉各自准备好后,就来找秦海鸥和谭硕说话。三位演奏家一水的黑色礼服,站在一起非常惹眼。谭硕把他们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啧啧感叹:“幸亏我不用上台!”秦海鸥提醒他:“谁说不用?你要上台谢幕。”谭硕一听,连连摆手。

  与此同时,音乐厅外面也陆续聚起了人。对于期待这场音乐会的人们来说,今天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有人兴奋得整晚睡不好觉,天亮后就默默开始倒计时;有人推掉了原本的计划、事务、约会,只为腾出这一个晚上的空闲;有人不惜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舟车劳顿却欢喜雀跃;还有人在家中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纠结着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晚上穿什么衣服出门才好。有票的观众担心堵车,早早地来了;没票的乐迷想来碰碰运气,看是否能买到黄牛票,也早早地来了。而黄牛党们也早已蹲守在音乐厅的门口,与前来询价的乐迷们讨价还价。此外还有各路媒体的记者、乐评人,也都提前抵达音乐厅,开始为今晚的报道做准备。

  在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当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各个院校音乐专业的师生,钢琴系和作曲系的自不必说,几乎倾巢出动,其他院系的也都热情高涨,毕竟这是一场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音乐爱好者都不愿错过的演出。这些师生有的结伴而来,有的分头前来,众人到了音乐厅门口,见到同校的老师和同学,彼此招呼,扎堆聊天,场面十分热闹。而在音乐厅入口处的大厅里,许多观众已开始排队领取节目单,还有不少观众不急着领节目单,而是先凑到“海鸥归来”的海报前面合影留念,整个大厅里气氛热烈,处处流动着欢声笑语。

  距演出开场还有半小时,于豆豆也终于来到大厅中。今天场里场外千头万绪,方方面面都必须照顾周到,受邀而来的贵宾们也都不能怠慢,她纵然指挥若定,却还是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直到几分钟前才在百忙之中抽空给自己补了个妆,然后赶到大厅——秦海鸥在后台不能露面,当一些重要人物到场时,她必须代表他前来接待。

  不一会儿,受邀前来观看音乐会的嘉宾们纷纷抵达音乐厅,他们当中有著名的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院校的校长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还有来自其他艺术领域却也爱好音乐的著名艺术家及文化名流,各路人马陆续登场,在大厅内齐聚一堂,很快将这里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引得大厅里的普通观众和师生们驻足围观。于豆豆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酬,媒体记者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拍照的拍照,采访的采访,忙得不亦乐乎。有记者就感叹:“这阵仗,也是好久没有见到过了!”一旁的同行立刻赞同地点头:“是啊,各界的腕儿都到齐了,今晚可有得忙了!”